【明報專訊】面對內地通脹「破五」,市場反應較中央的實際行動來得猛烈,收緊信貸、大幅加息甚至經濟硬着陸之說,此起彼落。早在上月初已預告通脹會飈升的美銀美林全球研究經濟師陸挺接受本報專訪,認為通脹在農民工工資上漲的結構問題下,難以回落,意味內地通脹率未來將「低極有譜」,但他相信,中央不會採取激烈措施去抑遏通脹,而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將成為中央2011年首要的挑戰。
「一孩政策下勞動力開始萎縮,年輕勞動力用光了,農民工的工資上漲令工業產品、服務業以及食品價格都有所上升,以內地用語來說是『結構性』問題,通脹不可能會很低的。」陸挺以「結構性問題」去道出內地的通脹的癥結:「中央將明年通脹預期上調到4%是承認現實。」他認為,農民工往後幾年的工資每年增長達到15%,將會帶動食品漲價10%,相當於每年通脹達到3.3%,只要加上其他產品的漲價,通脹很容易達到4%的目標,中央其中一項挑戰是要管理好群眾對通脹的預期。
工資上漲成結構性問題
除了要防範通脹失控,陸挺指出,如何有序地回收過去寬鬆的流動性是另一大挑戰:「政策易放難收,(貸款)放出去時大家開心,銀行、地方政府以及企業都開心,收縮的時候很多人會不高興。」
中央年初制定的7.5萬億元人民幣新增貸款目標,幾乎肯定難以達標,陸挺口中的「易放難收」除了意味實際操作上充滿阻力外,同時亦關係着市場對中央推出調控政策時的種種預期,過去1個月市場憂慮中央在通脹飈升下,「被迫」採用過激的措施遏抑通脹,包括採取07年、08年時的密集式加息手法。
調控未過緊 非一步到位
「今年的政策主要是退出08年、09年寬鬆貨幣政策,不過中央並不是採取一步到位的調整,新增貸款以及貨幣(M2)增長由09年的32%以及29%,雙雙回落到19%左右,16%的貨幣增長只是回到正常水平,沒有過鬆亦沒有收縮。」陸挺指出,以內地9%至9.5%的經濟增長以及4.5%左右的通脹計算,貨幣增長保持7萬億元人民幣、或增長16%,並不會妨礙經濟正常增長。
保增長、調結構、防通脹是中央明年的主題,當中又以保增長為主。他指出,中央在保持經濟增長達到9%至9.5%增長的同時,亦會考慮經濟下行的風險,包括通脹、房地產調整以及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尚未穩健等等:「A股過去一星期有所回穩,主要是市場原本憂慮中央在通脹問題下被迫推出過激政策,但這方面的擔憂已經減少。」
(明報記者李鴻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