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主黨在政改方案通過後,首次舉行黨大會改選領導層。力主接納政改方案的何俊仁在沒對手的情况下,以94%得票連任主席,劉慧卿及單仲偕則連任副主席。不過,在大會舉行前,有30名「改革派」宣布退黨,包括7名創黨成員及7名區議員,是繼2002年少壯派出走後,最大規模退黨潮。何承認事件對黨有一定損害,但認為是政黨發展的自然現象。由於7名區議員全為新東出身,當區議員劉慧卿及黃成智將採取一系列救亡行動,例如加開地區辦事處等。
另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昨被記者問到,是否因為政府在政改「陷民主黨於不義」,導致該黨有人退出,他回應稱不同黨派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作出判斷,民主黨亦是非常負責任的政黨,相信在香港自由、開放的社會下,黨派重組是自然現象。
共30人退黨 逾半黨齡過10年
今次退黨的30人中,只有16人公開身分,逾半黨齡超過10年以上,包括前副主席陳竟明。他們離開的導火線,是不認同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至近期政改本地立法出台後,更覺政府對民主黨是「過橋抽板」,但主席何俊仁卻堅持這是與政府之間「莊嚴的政治承諾」,一行人昨日退黨之餘,更要求民主黨道歉。
區選不狙擊舊黨友 願參與協調
今次退黨成員主要是早前成立的「新民主同盟」骨幹,他們將於下月召開首次會員大會,決定日後路向。同盟表明將參選下屆區議會,但不會狙擊民主黨,並願意參與泛民的協調機制。同盟現時有7人是區議員,分散於西貢、大埔及沙田區議會。
不過,負責泛民協調的民主動力召集人蔡耀昌表明,這批退黨人士不再是協調機制下的一員,他們原來的選區可視為「開放區」,民主黨及其他機制內的成員都可派人參選。而新民主同盟若想參與協調機制亦非易事,因為要確保有關組織是有紀律,不會「自己人打自己」。
蔡耀昌:協調機制不包他們
何俊仁則說,目前並未打算另找黨員出戰7個選區,認為要先了解新民主同盟的性質再決定。何又重申,即使支持政改方案引發退黨潮,但絕不後悔與中央談判,認為泛民中人對民主黨「會由諒解到至理解,由理解到接受」。副主席單仲偕則稱說,民主黨尚有53名區議員,逾80名社區主任,故7名區議員離開對黨的影響不太大。
不過,今次退黨成員大都是新界東成員,劉慧卿表示會着力加強新東地區工作,如近期已在大埔加開辦事處,亦考慮在將軍澳區再開辦事處,明年1月亦會舉行集思會,以探討當區工作如何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