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老人家無飯吃,香港財政儲備過萬億也沒用。」71歲的鍾孝平(平叔),與妻子關係破裂,今年起分居,為減省開支,決定遷回廣東虎門的堂姊家居住,由於他無申請綜援,只能靠1000元生果金生活,然而每月開支卻達2000元。樂施會調查推算,全港有16萬多長者如平叔般,有資格領取綜援而未有申領,每月入不敷支,平均開支比收入多545元,但當中三成多人表示期望自力更生。
七旬平叔不工作沒飯開
平叔表示,兩名兒子收入不多,未有給他家用,直至去年,他仍需工作以掙取近4000元收入,「不工作根本沒飯開」。他說:「曾申請綜援,但因為需要家人一同申請,因為(與家人)關係欠佳,便沒有申請。」不幸平叔去年中風,現時只剩萬多元的積蓄,相信1年多便會花光,「有時1個飯盒分兩餐吃,又沒有吃早餐」。他希望政府及早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幫助像他一樣、年輕時為港建設的長者。
樂施會於今年7至8月以面談形式,於全港10個長者及低收入家庭較多地區(觀塘、屯門、深水埗等),訪問541名60歲或以上、有資格領取綜援而現時未有申領的長者,佔抽樣人數12.7%。樂施會推算,全港近130萬60歲以上長者中,約16.3萬有資格領取綜援而未有申領。受訪者每月平均入息為3359元,但平均開支則為3904元,入不敷支下,仍有八成長者從不考慮申請綜援,主要原因為有子女供養、希望自力更生等。
團體促推全民退休保障
樂施會香港項目經理曾迦慧指出,本港長者「醫食住行」同樣不足,成為亞太及已發展地區貧富懸殊「雙料冠軍」,必須採取措施幫助長者脫貧。她稱,政府應研究將長者醫療券增至12張、每張100元,及提供每月600元膳食津貼等,長遠就考慮將長者綜援變回以個人為單位,及推行全民退休保障。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