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股市場化 進入攻堅階段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0日 05:59
2010年12月20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資本市場最近迎來「成人禮」。從最初不足10億元的股本,到如今26.43萬億元的總市值。A股在過去20年裏的發展令人驚嘆不已。在前期快速推進後,A股的市場化改革目前已進入「攻堅時段」。市場人士感嘆:「好改的已經改得差不多,不好改的確實非常不好改。 」

資本市場一個重要的作用,就在於其能加速社會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但成立之初「為國企脫困服務」的定位,讓內地股市在資源配置過程中一直偏重於國企。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場的功能。

就拿內幕交易來說。國有控股或參股企業的任何重大並購重組,都需要經過財稅、國資、行政主管等多個部門的審批。過多的環節和參與者,是內幕交易頻發的重要原因。

國退民進 往往引發巨大爭議

目前,降低國有持股比重主要有兩個途徑。其一,推動國有股減持,降低存量;其二,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引入「增量」。前者的難點在於「國退民進」的情形,往往會引發巨大的爭議。後者的問題是,「核准制」之下的新股發行,對國企依然有所偏好。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內地資本市場將重點在支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壯大方面做出更大貢獻。表面上看,民營企業獲得更多支援,但實質上,行政命令依舊主導一切,市場機制仍被排除在外。

監管方日前將新股定價交由市場決定,但卻依然堅持源頭「審核」。國內市場股票供給相對投資需求來說總體不足的情况,導致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資額的上市公司愈來愈多。

發行新股註冊制 不影響市場機制

湯臣倍健上周登陸創業板。雖然發行價突破百元,但其上市後卻仍被熱炒。與此同時,優酷、百度、新浪、蒙牛、騰訊等名企卻遠赴海外,讓投資者望洋興嘆。有分析人士說,監管層應制定一個5年目標,將新股發行由審核制過度到註冊制,前提是退市制度已完善。多年來退市制度之所以步履蹣跚,根本原因在於該制度牽扯太多利益,制定出一個各方滿意的退市標準難上加難。

業界共識 退市制度愈早愈好

退市制度的缺位,扭曲了市場的投資邏輯。「一無是處」的上市公司,愈容易成為殼資源,對股民的吸引有時甚至超過大盤藍籌。如今,對於退市制度,業內已有「愈早愈好」的共識。但具體如何去做,依然是充滿爭論。有消息稱,退市制度2011年有望在創業板率先推出。但亦有觀點認為,退市制度缺失帶來的痼疾,只有從主板開刀才能迅速祛除。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