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峰昨表示,在內地資本市場不發達的情况下,要重視離岸市場的作用,而「香港就是中國的倫敦,就是人民幣離岸中心。」但他指出,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出現一些異常,具體表現為在岸市場的貸存款利率都高於離岸市場,而未來應透過人民幣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機制實施資本開放,亦應重視加强粵港合作。
指港可促進內地金融發展
殷劍峰昨在出席2010全球商報經濟論壇時指出,內地的資本市場與國際相比仍非常落後,加上金融改革滯後,都制約了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儲備的進程,故人民幣國際化需借力香港這一離岸市場。
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在東南亞,香港作為「中國的倫敦」,首先要成為東南亞的貿易交易中心,幫助內地進行儲蓄和資本輸出、提高財富配置效率、緩解流動性過剩壓力,解决內地中小企儲蓄困難和融資難的現狀,亦可通過「倒逼」機制推動內地的金融改革和發展。
但他指出,近來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按一般規律而言,在岸市場的貸款利率高於離岸貸款利率和離岸存款利率,離岸存款利率再高於在岸存款利率,但現時則是在岸貸款利率高於在岸存款利率,在岸存款利率又高於離岸貸款利率和離岸存款利率。也就是說,香港的融資利率和存款利率都低於內地。」
殷劍峰提議加強資本項目開放措施,如鼓勵內地高新技術及中小企業在港融資,通過人民幣QDII有序投資內地金融市場,同時匯率一定要保持溫和預期。
(明報記者王艷喆報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