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啟宗:香港須認清從屬關係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2日 05:59
2010年12月22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隆集團(0010)陳啟宗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內地沒有了香港行嗎?行。只是沒那麼方便,她不會活不下去。香港沒有了內地行嗎?不行。」他說,大家要頭腦清醒,誰需要誰?誰更需要誰?誰不能沒有對方?現在內地對香港多方面開放,但是有限度,例如傳媒不能亂來,但是金融、經貿方面是極度敞開的,內地非常理解香港對他們的作用和貢獻是什麼,並非常願意善用香港這個地方。但香港人又是否清楚我們需要內地些什麼?

他說,香港須認清「從屬的關係」,融合要在這個大前提下,如果香港沒有在這個大前提下正確定位,一輩子都無法成功。——編者

陳啟宗﹕我認為香港對內地最大的貢獻是,香港是一個備用的窗口。1949年,有人跟毛澤東說,我們要把香港拿回來,毛澤東和周恩來都說,萬萬不可。他們兩位老人家有遠見,掌握世界局勢,他們知道要是有一天西方社會都抵制中國,香港將會是中國對外面的一個窗口,歷史證明他們是對的。

我有個好朋友,快90歲了,他認識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國老一代領導人,他告訴我1946年時,毛澤東跟他說,蘇聯老大哥是信不過的,要跟美國人打交道。

結果來不及跟美國人打交道,美國就已帶領西方社會抵制中國,在那幾十年裏,香港就成為中國唯一可用的窗口。雖然香港還在英國人的統治下,但卻能為中國所用,甚至可以說在某程度上救了中國。鄧小平老先生對世界的掌握秉承自毛澤東和周恩來,他擔心要是有一天因為各種原因,西方社會再次抵制中國,香港可能要再次扮演一個通往世界的窗口。

備用窗口角色 用途漸減

不過這個窗口是備用的,因為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慢慢就不太需要香港作窗口,但誰知道明天內地會發生什麼事,比如1989年等等。如果向不好的方向發展,香港還是一個備用的窗口。

我個人認為隨着時間過去,隨着中國愈來愈發展成熟,香港作為窗口的用途愈來愈小,但是絕對不能說沒有用,因為世界變得太快,中美關係也會逆轉。所以我覺得這方面是香港對內地的極大貢獻。

這不是在座每一位都能想到的事,可能在座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剛才講到的我也同意,就是在很多軟體方面,香港可以對內地有正面的影響。比如香港的大學對學術的嚴謹絕對優於內地,可以借助學術上的交流,來提升內地的大學。

剛才很多同學也提到,內地人和香港人的思維和心態不同,比如對法律的尊重等等,這些都是香港的優勢。還有就是香港是個試點,很多東西在香港行得通後,也就可以在內地實行。

軟體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影響一個內地人,就能影響千千萬萬其他的內地人。不過即使沒有香港,內地在這方面只是可能走得慢一點,並不是說沒有了我們就不行。

(二之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