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天是冬至,廣東肇慶著名七星岩「出米洞」景區,出現了「頭上有明月,腳下無暗影」這種月光垂照山洞的天文地理奇觀,吸引不少科研人員到來欣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專家指出,要出現月亮垂照出米洞的奇觀,必須符合3個條件,就是在滿月時分、冬至日,以及月亮必須到達北緯23°08′,下一次在出米洞看月光垂照,要等19年,本世紀100年內,僅可能看到6次這樣的奇觀。
昨日凌晨時分,「出米洞」內聚集了北京、廣州、肇慶三地的天文、地理及氣象科研人員,觀察冬至月光垂照山洞的奇觀。 這時肇慶上空風輕雲淡,滿月普照,現場人員熄滅洞內所有燈光,專家和記者紛紛仰頭搶拍出米洞露出的月亮,工作人員端來水盆,月亮映入盆中。
民眾搶拍洞頂「天窗」
「現在是0時46分,月亮當頭垂照時間到了」。廣州五羊天象館館長齊步雲說。記者向洞頂望去,一束亮光果從洞頂「天窗」垂直射入洞內,如白色絲綢絨毯垂下。出米洞位於離肇慶市區不遠的東北邊,是一個天然溶洞,因傳說洞內廟中的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稱「出米洞」。出米洞四面環水,崖峭如壁,洞頂山上林木葱鬱,洞內寬約200至300平方米,洞頂有「天窗」,與地面相距約10米,人們透過這個長約5米,寬約2米的不規則「天窗」,可仰望天空。
其實早在夏至日,齊步雲便曾帶着一班天文愛好者,跑到出米洞首次觀測了太陽垂直照射景象。「肇慶出米洞位於北緯23°08′,在北回歸線稍偏南地方,因此(夏至日)可以在山洞內觀測到太陽直射景象。」齊步雲說。夏至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
齊步雲說,出米洞距離北回歸線很近,難得的是它還有適合人類觀測的「天窗」,距離城市又近,歷史上山洞確曾有古人觀測過太陽、月亮射入洞內的真實記載。經過那次活動後,齊步雲萌生出在出米洞觀測月亮垂照的念頭,經計算昨天冬至日凌晨剛好月亮垂照該處。
位處北回歸線 造就奇觀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張濟同表示,月亮垂照出米洞奇觀並非每年都能觀測到,必須符合3條件,一是要滿月時分、二是在冬至當天、三是月亮必須到達北緯23°08′的上空。滿足了這3個條件,月亮才能正好處於出米洞頂,並從那狹小的「天窗」垂照入洞內。張濟同說,下一次在出米洞看月光垂照要再等19年。
中新網/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