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出米洞內豎立了10多塊石碑,其中一塊是明朝萬曆13年重建洞內古廟時記下,碑文中提到出米洞的環境為:「懸崖疊嶂,林木森鬱,風谷響應,香靄縹絢,其中崆峒隙罅生白」。有專家研究後認為,「崆峒隙罅生白」意即為山洞有光線射入,洞內光亮如白天。雖然沒有明說這就是太陽或月亮垂照,但估計古人以往應已見過光線垂照山洞的情景。
對古代天文曆法頗有研究的齊步雲說,中國天文學、曆法等研究,在古代都比較發達。出米洞內至今尚有一廟宇,現稱為「石峒古廟」,從洞內的石碑記載中可知道,該廟為唐初興建,因此出米洞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
石碑載千年前有人活動
加上古廟原祀民間精於農事、能保五穀豐登的周氏神,歷代均修繕該廟,故千年前的人在出米洞觀看過太陽月亮垂照奇觀應毫無疑問。五羊天象館副館長李開樂說,或許出米洞就是廣東遠古先祖們研究天文曆法的一處地方,是天然科研設施。
羊城晚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