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0年即將過去,回望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套用內地選出的網絡熱詞,就是一個「漲時代」。物價漲、樓價漲,充分體現出在連串刺激經濟政策下,中國已完全走出海嘯陰霾,但刺激政策帶來的後遺症也逐漸顯露,控制通脹已成當務之急,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展望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第12個5年規劃,2011至2015年)開局年,如何以「穩健」抑「通脹」,將是經濟工作重中之重。
中國經濟現過熱徵兆
承接去年的刺激經濟政策,中央今年繼續採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造成樓價居高不下、資金過剩、通脹壓力陡增,1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更創下5.1%的28個月高位,顯示中國經濟已開始出現過熱苗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明年的貨幣政策要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意味着因2008年9月金融海嘯推出的刺激經濟政策完成使命。而包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夏斌等多名經濟學者及分析家均認為,明年中國的「穩健」經濟方針,肯定是趨向「偏緊」的政策。
事實上,從今年中央於金融市場上的調控動作來看,以「穩」止「漲」的安排已提前準備。全年6度提高存款準備金率、2次加息,務求收緊銀根,減少市場流動資金,做到壓抑通脹,調控樓市,為過熱經濟降溫。再進一步看,2次加息和其中3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都是在第4季發生,政策調整之密集,可見中央急謀在新的一年到來前先作準備,要為「十二五」開一個「好局」。
曾經準確預測本月將加息的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便指出,中央反通脹決心堅定,明年還可能有4至5次加息,存款準備金率亦可能在1月中下旬再提升一次。
「落實的未夠好」 樓控陸續有來
另外,雖然今年中央兩度推出樓市調控政策,但總理溫家寶已坦承政策「落實的還不夠好」,因此,明年樓市調控仍會持續,一方面收緊信貸,另一方面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務求令樓價升幅放緩;但誠如社科院2011年《住房藍皮書》所言,明年樓市調控的成效取決於中央的決心,一旦政策放鬆,恐怕樓價非但不跌,還會「報復性上升」。
明報記者 陳子凌(系列之一.經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