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文字以書法表現各具形態美感,但隨着電腦普及,學生親筆寫字的機會已日漸減少。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十多名學生與本地藝團合作,在文化中心劇場裝設一個盛載兩噸重墨水的大墨池,讓公眾和藝術家一起即席揮毫,欣賞書法美態。
IVE與進念合辦
本地藝團進念.二十面體於9月起至明年1月,推出書法藝術活動,包括著名書法家董陽孜作品及「我要學書法之書法生活設計」等多媒體展覽,讓觀眾領會中國書法的美感和哲學。
有份參加活動的IVE創意媒體及娛樂科藝高級文憑三年級生李銘表示,其中一個別具特色的活動,是將文化中心劇場的舞台改建成大型「墨池」,盛載兩噸墨水。墨池由台灣建築設計師陳瑞憲創作,池邊有一個如小山丘的紙山,能吸收墨池水,象徵時間標記。觀眾付出7元可入場45分鐘,安坐在墨池邊執起毛筆,「臨摹」書法。另外,IVE學生亦拍攝短片,以書法常用的九宮格做主題,邀請書法大師示範氣定神閒地寫書法。
李銘說,今次已是第二次和進念合作,拍短片難度高,要先消化書法的悠長歷史和演變風格,由於書法結合美感和哲學,要達到統一效果有難度,需要多次會議才達成共識。進念.二十面體聯合總監胡恩威表示,近年和IVE合作,發現IVE所教的知識及工具較接近市場需要,也有本地藝術家、設計業界的互相交流,學生創作質素高,作品很務實。
倡學生多與業界合作
進念曾為各大院校提供暑期實習機會,但胡恩威批評,本港大學只顧排名,如聘請外籍教師以英語教學,不太理會學生學到什麼,他說:「單靠意念無用的,不看書、無技術的設計師只是靠把口,無人想聘用。」他建議,設計或多媒體學生應多與業界合作,了解真實市場需要。
明報記者 彭美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