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行明言 續用差別準備金率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5日 05:59
2010年12月25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連日來各界對明年內地宏觀經濟政策及信貸管理制度的不同解讀後,人民銀行昨日終於給予較為明確的指引。人行於網站上刊載了副行長胡曉煉日前在人行一個會議中的講話內容,除了指出內地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將降至以往穩健貨幣政策階段的一般水平外,更明言將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更有效針對性地回收過多流動性。

內地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定,胡曉煉指出,這意味着以M2為主的貨幣供應總量增長應低於適度寬鬆時期,降至以往穩健貨幣政策階段的一般水平。今年以來,內地M2錄得平均年增長率21.1%,較2008年9月至去年底實行寬鬆貨幣政策時M2的平均年增長率24%有所下降,但仍遠高於正常的時期,例如於2003至2008年中這段時期,M2平均年增長率為17.2%。

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

此外,市傳今年10月人行對內地6家大型銀行實施差別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其後於本月中旬,又有報道指出,有關措施被延長實施3個月。儘管人行一直沒有回應這個市場傳聞,不過,胡曉煉今次明言,下一階段,人行要繼續運用各種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同時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配合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對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作用。

其實,人行早於2004年4月25日起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即是金融機構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與其資本充足率及資產質量狀况等指標掛鈎。而是次人行提到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意思是在原有差別準備金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規範,其調整將根據社會融資總量、銀行信貸投放與社會經濟主要發展目標的偏離程度等因素,以更有針對性地回收過多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信貸合理、適度及平穩投放。市場將之解讀為,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列作常規化。

易憲容:增大行準備金 作用有限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員易憲容向本報表示,內地當局擔心若資產價格快速收縮會影響經濟增長,所以在決定是否用加息作為調控工具時會比較猶豫。至於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他認為,由於大型銀行資金較多,故即使其存款準備金率由目前的18.5%進一步提升,作用亦有限,他強調利率始終是收緊流動性最有效的工具。

有歐資券商銀行業分析員認為,四大國有銀行市佔率約50%,較容易成為差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對象,不過,現時內銀存款準備金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大型銀行達到18.5%,連同半個百分點的差別準備金率,更達19%(見附表),故相信再上調空間不會太大。

交通銀行(3328)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昨表示﹕「2011年信貸控制更趨嚴格,新增信貸目標料不會超過7.5萬億元,這將導致新增貸款規模下降。」預計明年底前人行還將至少上調存款準備金率4次,每次0.5個百分點左右,準備金率連續上調的累積效應將對銀行貸款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

明報記者劉欣欣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