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活化工廈政策被指影響進駐工廈的藝術工作者生計,藝術發展局上月以電話訪問654個在工廈的藝術工作個體戶和公司,發現在這一年續租的,六成被加租,平均加幅為14%,稍低於非工廈藝術工作者所面對的17%加租,觀塘是加租重災區;另有少於5%受訪者稱因為活化工廈政策,面臨逼遷或大廈清拆。
政府指加幅溫和影響小
藝發局建議政府對租用工廈的年輕藝術工作者提供資助,並修訂《法定圖則註釋總表》,在「工業用途」加上藝術創作、排練等,以將藝術工作者工廈工作合法化。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工廈藝術工作者面對平均加租14%,與市場加幅相差不太多,反映活化工廈政策推行後的租金加幅溫和,相信對他們影響不太多。消息人士又稱,由於工廈市場供應仍有很多,即使他們被加租,相信都可以找到其他租金較便宜的地方。
藝發局調查顯示,在工廈的藝術工作者較多為年輕人,64.7%受訪者年齡為20至39歲,這些藝術工作者大多從事視覺藝術及音樂。以個人名義使用單位的藝術工作者,平均租金佔收入24.7%,他們可承擔的月租平均是4072元;使用單位的機構,平均租金佔收入34.5%,可承擔的月租平均為7267元。
六成人指受活化政策影響
受訪租戶中,33.1%曾在去年10月至今年11月期間續租,當中61.5%增加了租金開支,4.6%則獲得減租。觀塘是加租的重災區,平均增幅是15.7%,火炭其次,增幅為11.8%。
81.6%受訪者表示聽聞過活化工廈措施,當中57.6%表示已面對政策的負面影響,當中八成是租金增加或負擔加重,4.9%則面對逼遷或大廈清拆。
活化工廈政策在今年4月1日實行,通過地價優惠、分期補價等方式,鼓勵業主將工廈全幢改裝或重建,作寫字樓、商貿等用途。由於工廈租金較低,近年不少藝術工作者都搬入工廈,甚至在工廈開小型演唱會,活化工廈政策令他們擔心被加租或逼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