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食品商會﹕大超市常「先加後減」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6日 05:59
2010年12月26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大型超市不少食品價格加幅大,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認為,部分原因與原材料漲價有關,但另一原因是不少超市的貨品售價確實遠比小舖為高。他說,超市貨品有時會「先加後減」,營造大減價假象,一些食品製造商近年亦暗地縮細包裝或「減了餡」,變相加價,消費者必須小心,才能分辨哪些貨品是真減價,哪些是假減價。

食品減餡「縮水」 變相加價

本報格價顯示,超市糖果零食(如薯片、朱古力)加價特別厲害,兩年內平均加幅達8%,李廣林說可以理解,因為製作零食及薯片必需的原材料如糖及薯粉,過去一年升幅接近一倍,可可豆亦大幅漲價。至於超市米價過去兩年疑加快減慢,他表示較難評論,因港人常吃的泰國頂級米據悉減幅不大。

他說,人民幣升值之下,部分罐頭製造商為抵抗通脹及避免加價,在維持罐頭原有體積的同時,減少罐內的食物分量,有變相加價之嫌。他又說,一般而言,小舖或小型超市的貨品多比大型超市便宜,但大型超市常使用「提高定價後才減價」的策略,貨品未必真的便宜,惟不少市民沒有格價,未必發現。

豆豉鯪魚 逆市減價

記者分析兩大超市253種常賣貨品,發現「珠江橋牌豆豉鯪魚(227克)」減價最多,過去兩年逆市減價三成,近年更推出150克的細罐裝,方便小家庭減支出減浪費。不過,代理商昌暉有限公司的職員坦言,豆豉鯪魚不久就要加價了,理由是人民幣升值加上內地愈來愈少鯪魚養殖場,造成雙重壓力,但為減低對市民影響,公司決定稍後才慢慢加價。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