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消費者委員會11月起加強超市格價,包括把原本投放在「每日街市行情」的資源,轉移用於增加超市網上格價的貨品數目。消委會又在每周精明格價中,加入街市濕貨與超市濕貨的比較,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表示,不時發現超市貨品價格確較街市貴。
唐生菜超市貴1倍
劉燕卿解釋,最近暫停「每日街市行情」,主要是消委會發現各街市價格甚穩定,「最貴與最平也是某幾個(街市)」,所以決定把有關資源轉撥予瀏覽量最高、較受市民歡迎的超市網上格價及每周精明格價。
消委會自2008年起啟動格價網站,每天比較兩大超市貨品價格。以最新一次的每周精明格價(12月21日)為例,消委會除比較石蔭一帶各超市、藥房的產品價格,亦有比較同區街市與超市濕貨價格,顯示超市及街市售價可以相距甚遠。例如1斤唐生菜在街市售4至5元,但在石籬商場二期的惠康售8元;1斤青蘿蔔在街市售4.8至6元,惠康售7.9元。
劉燕卿補充,消委會以往的格價顯示,食品、日用品等,在社區小型商店或藥房普遍較大型連鎖超市便宜,現時擴展至比較濕貨,亦顯示街市較超市便宜。有消費者表示,在街市買菜往往可以「搭棵葱」,在超市卻要逐條出售,一條葱要1.9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