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我還以為自己一世也要睡在醫院﹗」騎上電單車威風凜凜,2002年一次交通意外,令33歲的陳先生全身癱瘓。他原與父母居住的公屋,環境擠迫,無法容納輪椅,故他一直留在醫院,一住3年,心情灰暗得患上抑鬱症。九龍醫院脊椎康復科05年替他申請體恤安置,獲遷至較佳環境,政府亦替新居設計機械吊臂及其他傷殘設施,令他從此搬離冰冷的醫院,回到溫暖的家養病。
舊居難放輪椅 困院3年
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去年4月至今年3月31日共收到172宗像陳先生一樣的傷殘人士申請體恤安置,當中8宗屬四肢癱瘓的病人,因其他健康理由而申請的個案則有1169宗,一般申請時間平均約30天。
九龍醫院脊椎康復科一級職業治療師陳國強表示,不少因交通或工業意外受傷的傷者,由「會行會走」變成終身癱瘓,生活難以適應。部分人更因家居環境無法配合傷殘設施,被迫像陳先生般滯留醫院,「甚至有人留院十幾年都無法回家」。
天花裝吊臂連接牀浴缸
脊椎康復科於2003年成立,迄今替20至25名病人向社署申請體恤安置,由職業治療師按照個別病人的活動能力,列出家居改建的圖則,「例如門口本來過不到輪椅,洗手間轉不到彎,有地台不方便等」。陳先生這樣的全身癱瘓病人,必須在家居天花板安裝吊臂,以便他從牀上直接吊進洗手間的浴缸之內。
在醫院生活3年的陳先生形容,「被困」醫院時生活灰暗,心情抑鬱,令他患上精神病,「經常聽見有聲音叫我去死、話我無用、用粗口鬧我」。他在05年獲房屋署安排一間約200多呎單位,目前與太太居住。他說,自搬出醫院後心情開朗,找回生活意義,更參與組織安排的活動到郊區旅行,積極展開新生活。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