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超市集團常標榜購物「慳得多」,但本報仔細分析消委會最近一個月公布的超市和街市濕貨格價資料發現,兩大超市賣的部分新鮮蔬菜如菜心及唐生菜貴得厲害,可較區內街市貴一倍至兩倍半,其中價格較驚人的例子,包括30元一斤的荷蘭豆及18.5元一斤的菜心,主婦若不留神易誤買貴餸。
不過,若單以新鮮豬瘦肉而言,超市平均每斤僅賣30.3元,較街市的32元便宜5%,換言之,超市大致上是「蔬菜貴、豬肉平」。消委會坦言無論乾貨還是濕貨,不時發現超市貨品確較街市貴,故近月已調撥資源,增加「超市濕貨與街市濕貨」的格價,並在消委會網頁公開,希望可助消費者比較及省錢。
百佳及惠康兩大超市集團近年都引入預先包裝的新鮮蔬菜,好處是分量較少(一般為半斤)而且「任揀」,方便小家庭購買,但一直有主婦質疑超市菜價太貴。
集團分店 同菜不同價
消委會上月底開始分4區進行4次「每周精明格價」,在北葵涌、上水、大埔及港島西區比較連鎖超市及街市的乾貨及濕貨價格,雖然由於蔬菜來源地及新鮮程度各有不同,難以百分百準確比較,但本報分析4次消委會在網上公開的濕貨資料後,發現三大現象﹕
現象一﹕兩大超市的熱門新鮮蔬菜如菜心及唐生菜確較街市貴,差距由17.5%至2.7倍不等;唐生菜在街市一般賣4至5元一斤,部分超市卻賣8至12元一斤;在街市僅賣5元的菜心,大埔中心百佳賣18.5元,貴2.7倍。
現象二﹕同一超市不同地區分店「同菜不同價」,差價可達一倍;整體上惠康菜價較百佳貴,但也有例外,如大埔中心的百佳蔬菜價便明顯高於同區的八號花園惠康。
現象三﹕兩大超市豬肉較街市平均便宜5%,4區的兩大超市新鮮豬瘦肉價格各有高低,平均每斤賣32元(27.2至33.2元)。
上策:超市買肉 街市買菜
總括而言,主婦買餸的最佳策略是「超市買鮮肉、街市買蔬菜」。記者昨到上水觀察,確認超市蔬菜價格仍遠高於街市,像在惠康超市賣16.8元一斤的菜心,在石湖墟街市僅賣6元,相差1.8倍。
(系列之二)
明報記者 陳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