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近日,慧雅談到一個可以考慮的投資角度,是視投資股票如買入一盤生意的一部分。這並不是說我們對股票作為純粹一張票據的一面不加理會,不過慧雅認為,我們應先從生意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較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較能令自己不被市况的轉變弄得進退失據。
基本上,若我們沿用這角度去分析,那我們在投資股票時,需要留意到街外股東、大股東與管理層是三個不同的力量。作為街外股東,我們在投資一家公司前,宜對自己的位置及面對的局限有一些體會。當然,書本上的說法很多時是公司是會爭取最大利潤,而這目標是會符合三者的利益。不過,慧雅的觀察是,公司所追求的東西有很多,利潤往往只是其中之一。
作為街外股東,我們當然希望投資者利益會是主導公司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難以強求,始終街外股東對公司的實際控際權不多。另一方面,街外股東可以很自由地沽售股權,他們在某一公司的股權佔他們的個人財富的比例也往往比大股東與管理層少得多。從這角度看,公司未必是在所有時間將街外股東的利益放入首位,這亦不是不可理解。
管理層不損小股東 便可以選擇
基本上,在分析股票時,慧雅是假設了公司是會最重視大股東或管理層的利益(在香港的情况,很多時兩者是同一班人),不過慧雅就認為這不是一個問題,只要他們追求自己利益的方法和過程不會不利於街外股東便是了。以慧雅之見,這是一個街外股東要面對的局限,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是選擇一些值得為伍的大股東或管理層罷了。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