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平麵貴賣 勝在「三度」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9日 05:59
2010年12月29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我沒有被銅鑼灣每月160萬元的盈利綁住。中國擁有13億名消費者,餐飲業的增長空間一望無際。

1997年春節,味千拉麵與中國民眾第一次見面,我帶領包括日本總公司職員在內的團隊,一起在深圳世界之窗推銷味千拉麵。當年深圳市內一碗拉麵也不過3元人民幣,但我在推廣期內將一碗拉麵訂在15元人民幣,實在是「天價」。

也許得益於天時地利,那時正值冬季,南方天氣陰凍,世界之窗遊客很多,我們支起一輛大篷車,像小販一樣當街煮起拉麵,熱氣和香味吸引了很多遊人,大家互傳口碑下覺得不錯就排起隊來,這條長長的人龍更堅定了我的信心。因為當時深圳人均月薪僅1378元人民幣,但沒人說一碗麵15元人民幣太貴。

有味道獨特的熱湯麵作「招牌」,我們一周內營業額突破20萬元,平均每天出售2000碗以上。我和同事在10天的推廣中做到手起繭,但異常興奮。我知道商機很大,立刻着手佈局,在深圳市全面開店。

終於在1997年6月,味千拉麵深圳第一間店舖在華強正式開業。果然不出所料,天價拉麵沒人嫌貴,而是總有人龍輪候。我們要把廉宜的東西賣貴,是要很用心的。所以管理服務要有「三度」,就是溫度好、速度快、態度好。我們是長年如一日的堅持做小事情,大家都是很平凡的人,但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進入市場前我已對這個產品很有信心。所謂眾口難調,但味千拉麵在日本已有30年的歷史,日本人的口味很刁,能在市場上30年屹立不倒,一定有其過人之處。而香港市場的反應也證明嘴巴更刁的香港人都能接受,這個產品一定大有潛力。

日本的味千每間店面積都只有二三十平米,座位不到20人,但是產品的標準化做得很好。各分店的湯、麵條、半成品原料,都統一採購、統一生產、統一提供,店裏的廚房負責的只是簡單的再加工過程。當我在深圳開第二間味千連鎖店時,就把華強北店的廚房轉移到工業區,擴建為中心廚房。從此以後,深圳及珠三角地區的所有味千連鎖店產品,都源自這裏。

1999年,味千拉麵走進上海,同時也設立了中心廚房,負責為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的分店提供產品。

除了原料標準化,每碗麵的重量、煮炸食品的時間、溫度、各種調味料的重量等等,都設有標準,每一個過程都要預先規劃。我只在飲食業市場經營了短短15年,但是我們現在和麥當勞、肯德基等大型連鎖國際品牌的店舖異曲同工。把每一碗麵都做到標準化,把每一間店都做到系統化,就是味千迅速發展的基本邏輯。

我們全國所有分店的100款菜式中,每一碗麵,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一模一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