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睹菲人質慘劇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9日 21:59
2010年12月29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父母驕寵、自理能力不足、對世事漠不關心等,成為物質富裕社會下的「港孩」標籤,有教會希望扭轉港孩思維,安排12名7歲至12歲的香港孩子出書,由孩子們撰文及繪畫,從個人經歷反思自己應感恩的地方。12歲的郭天晉從電視目擊菲律賓人質被殺事件,體會到「有人煩好過無人煩」的道理,昔日嘮嘮叨叨的媽媽,今天就成為天晉心中的珍寶。

驚覺去旅行可以沒了爸媽

天晉將對菲律賓人質事件的反思寫成短文,文中他直言:「以前,我總是抱怨媽媽太嘮叨,弟弟好麻煩。忽然,我明白了許多往日輕視的,卻不是必然的東西」。郭太說,家人間感情一向要好,但隨着天晉年紀漸長,開始出現反叛性格,「叫他食水果要三催四請,叫他不要打機就打完一陣又一陣」。

越洋目擊菲律賓事件後,天晉學懂身邊的事物有多寶貴,特別是他昔日覺得「很煩」的家人。

他直言,從前都不願教弟弟玩遊戲,會着他自己看說明書,但他說:「以前覺得媽媽煮飯,爸爸教我做功課很平常,但原來去一次旅行可以發生這麼多事,可以沒了爸爸媽媽。」今天的他更覺得「如果無人煩會好空虛」,這下子逗得郭太大笑起來。

寫出反思 出書送港孩

天晉改變,最高興的莫過於郭太。她說,出書是教會圖書館長有見社會對「港孩」的討論,遂構思一本圍繞感恩的書籍,由家長自資出版500本,部分給教會小朋友作禮物,部分在書局發售。郭太說:「收禮物不一定要遊戲機,出書是想教育下一代有感謝的品格。」

也許她也沒有想過,兒子對人質事件有這樣的一番體會:「發生這樣的事,可能就是要讓人有感觸地以新思想過新生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