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2010年,沒有什麼經濟議題比樓價更尖銳!太古城均價破9000元,直逼香港人夢魘的97價,但是曾打破所謂「全球紀錄」的天匯,大部分單位卻又撻訂收場,好淡信息交織下,香港整體樓價全年仍升18%,「跑贏」了港股漲幅,也超越普羅百姓的薪金升幅,還升穿了香港人承擔安居樂業的最後底線。當一本名叫《地產霸權》的書籍,暢銷大賣2萬本,它警示出埋藏於靈魂深處的港人仇富情緒,從地產板塊如泉湧般噴發。
政府全年都為樓價飛漲,四出撲火,金管局不斷地提高按揭成數,特首索性取消內地移民來港買樓「加分」,樓價依舊攀升,直至11月中旬,港府似乎終於找對了藥方,頒布名為「額外印花稅」的重招,炒家果然收斂,比火還熱的樓價也稍稍降溫。
「我是一位醫生,男朋友是律師,我們想結婚,但專業人士也供不起樓,樓價貴得很。」還記得2009年9月,有市民趁施政報告後,向特首曾蔭權反映樓價高企。當時特首回應道,「豪宅也確實賣到天價,但只是很少數。」大家議論紛紛,醫生、律師也慨嘆沒有能力供樓,小市民又如何應付。
前期遏市招數成效弱
言猶在耳,財政司長曾俊華在2月底的財政預算案中,首度提出穩定樓市4招,包括﹕增加土地拍賣、增加小型住宅供應、調高2000萬元以上物業印花稅等。但招數似乎搔不着癢處,有「玩具鄭」之稱的炒家鄭躬洪更說,加印花稅率根本不會對豪宅有影響。「買入幾千萬元豪宅,調高稅率也只是增加成本約10萬元,這筆錢也不夠買一套名牌沙發!你說有沒有影響?」
新招推出後的周末,新地推出元朗YOHO MIDTOWN,價單平均加價約5%至9%,呎價平均6100餘元,兩天火速出售1300個單位。新盤呎價狂升,連漏水單位也奇貨可居,12年前夾屋貨尾叠翠軒,於3月重新發售,838個單位申請,超額認購39倍。從種種迹象顯示,政府第一擊藥力很快失效。
香港樓價貴,其他地區又如何?4月出版的《經濟學人》,調查顯示香港今年的樓價,比一年前升27.7%,是全球之冠。樓價高,有人會說,一定要置業嗎,租樓不可以嗎?民間組織「關懷香港」4月中舉行一個「無殼蝸牛」遊行,有參加者抱怨業主加租。2008年金融海嘯訂立的租約,正好今年約滿,有業主大幅加租,也有業主終止租約,急着賣樓。
施永青:港樓市是13億人市場
社會怨氣未平,政府即推出第二輪穩定樓市措施,4月底推出「9招12式」,包括增加新盤首批發售單位數目及比例等。市建局也相應配合推出8招、地產代理監管局接着又有「3招25式」,規管代理促銷新盤的手法。
一時間,招數之多,眼花撩亂,樓價還是照樣升。「香港樓市已不是700萬人的樓市,是13億人的市場。」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說,內地人積極來港投資物業,物業需求已不止本港市民了。
那邊廂,新加坡政府於5月底,推行最大規模的推地行動,一口氣推出31幅全新地皮拍賣。澳洲政府也收緊外國人投資澳洲房地產,規定只可自住。看見人家重槌出擊,香港人會問,政府何時才出真章?
炎炎的8月13日,天氣悶熱,曾俊華打破悶局,突然公布又一輪的穩定樓市措施,包括﹕限制個人名義樓花摩貨、收緊1200萬元以上的按揭至六成、推出3幅小型地皮拍賣。可是片刻樓市復熱,一種失控的循環「政府出招、樓市短暫穩定、樓價再升」,不斷重演,市民看得累了。
特首曾蔭權10月的施政報告,公布針對投資移民計劃,投資物業不計入計劃的資產;另推出半買半租「置安心計劃」,令有意置業人士可先租後買,但市場普通認為政府僅「輕手」出招,炒風持續。直至11月中,曾俊華作出今年最後一擊,徵收短期交易額外物業印花稅,半年內轉手物業,要徵收15%額外印花稅。1200萬元的物業按揭,進一步收緊至五成。
王文彥:樓市有失控之危
史無前例的重招,終於發揮效力,本港樓市交投即時大減。但根據中原地產分析,2010年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預料全年達到11.1萬宗,涉及金額4117億元,僅次於97年的13.35萬宗及5280億元,均為回歸後的新高。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王文彥表示,政府徵收額外印花稅的辣招,確實趕絕炒家。樓價可能壓得住6至9個月,但目前招數始終治標不治本,土地不足、美元貶值、熱錢流入下,仍是樓市隨時失控的大患。
明年勢現樓市拉鋸戰
中原地產聯席董事黃良昇預期,明年春節後,樓價又再上升。政府措施「趕絕炒家」,但樓價飈升不只是炒家的問題,美元弱勢拖累港元貶值,買入房產保值,才是觸發樓價急升的主因。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表示,利率低、熱錢多、通脹高,只會令樓價再升溫。除非美國改善經濟及盡快加息,本港樓價才有望回復正常。
雖然只升不跌的樓市航向,終於轉舵,但樓市根本之弊未除,一場可以預期的樓價拉鋸戰,料於明年勢必展開。
撰文﹕陳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