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碰釘」似乎是南亞裔青年在香港的「日常生活」,35歲的Gokul來自尼泊爾,在社福機構工作6年,成為註冊社工是他多年來的目標,他每次申請報讀本港社工課程,均因「中文能力不達標」而被拒絕,問他有沒有想過放棄,他說:「沒有這個concept(概念)。」
盼當社工幫少數族裔
問一個香港青年或一個南亞裔青年為什麼想當社工,答案其實沒有兩樣,離不開「想幫人」,只會說少許廣東話的Gokul也一樣,「少數族裔有他們的困難,我和他們有相同的文化和語言,知道亦明白大家的問題,我想幫他們,亦想幫到香港的市民」。
Gokul一直想報讀社工課程增值,「社工有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我覺得我未可以」,奈何從來沒有課程願意取錄他,已育有兩名子女的他,從來沒有想過離開,「無論幾難都繼續爭取」。
同樣來自尼泊爾的Raksha今年25歲,來港10年只懂少許廣東話,她曾修讀酒店管理課程,實習經驗讓她覺得「生活不應該只為錢」,輾轉在社福機構找到程序工作員的工作,兩年來走遍香港的高等教育機構,沒有一個社工課程是她有資格入讀,中文一關始終過不了,令她非常沮喪,她希望報讀融樂會的證書課程有助她達到終極的「社工夢」。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