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政策仍「積極」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02日 05:59
2011年01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貨幣政策由寬鬆轉向穩健之後,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擔」壓在仍然「積極」的財政政策身上。但財長謝旭人12月27日說,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態勢難以持續,2011年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謝話音未落,財政部便公布了兩項「開源」措施:28日宣布,取消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30日宣布,擴大中央企業「紅利」徵收範圍、提高徵收比例。

兩成財政收入增速恐難維持

2010年內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財政收入也保持了頗高增速。1月到11月,全國財政收入達76,740.5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1.1%。

跟2009年同期相比,財政收入似乎已從金融危機中恢復了元氣。2009年1月到11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只有9.2%。金融危機之前,20%到30%的財政收入增幅,對內地來說是家常便飯。

但如同GDP增速前高後低那樣,2010年內地的財政收入增速也呈現逐步回落態勢。中央財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更大,第1季度增長37.6%、第2季度增長22.4%、第3季度增長6.5%、11月只是增長了5.2%。

財政收入增長的「頹勢」如果在2011年繼續延續,這對借助政府支出刺激經濟增長的當局而言,恐怕不是好苗頭。官方還一再表示,要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這也就意味着,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和企業一起無所顧忌地切分經濟蛋糕的大部分。經濟或許還可以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態勢,但財政收入要繼續保持20%到30%增速的可能性卻愈來愈小。

「覬覦」汽車消費央企分紅

未雨綢繆的財政部,把目光轉向了汽車消費和央企利潤身上。

自2011年起,對1.6升及以下排量汽車徵收的車輛購置稅稅率,將由現在的7.5%恢復到10%。不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2011年起也要上交紅利,紅利提取比例在原先的基礎上各自提高5個百分點,只有肩負市場調控、中央儲備任務的中儲糧和中儲棉可以免交。

去年1月到11月中國汽車產、銷量都超過了1600萬輛,同比增速雙雙超過33%。同期的車輛購置稅達到1569.18億元,雖然仍遠不及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消費稅等稅種,但其高達53.3%的增速居主要財政收入項目之首。

去年1月到11月,僅國資委監管下的122家中央企業淨利潤就達8022.6億元,同比增長50.1%。國資委預計,全年利潤將超過1萬億元。紅利提取比例上調5個百分點後,122家央企需多上交紅利約500億元。

如果把其他中央部委旗下的國有企業也計算在內,2011年中央企業上交的紅利規模還會更加可觀。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