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旅遊教父:錢是賺來用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03日 21:59
2011年01月03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找「旅遊教父」康泰董事長黃士心談理財之道,他說得坦白:「我不炒樓,亦不懂炒股票。」理由很簡單,買賣股票首要條件是看準價位出擊,「在飛機上,萬里高空如何放股票?我不適合!」他在旅遊以外唯一的投資便是買舖,今時今日20多間康泰分店之中,半數舖位屬自資,部分已升值逾一倍。「這40年,只要肯買舖,你一定會賺,因舖位是地產之王!」

那麼何不轉攻地產賺大錢?「我是怪傑,但我自有生存之道,只要做好我的旅遊便好了。」

在黃士心眼中,錢賺來也是用的,故一生人不用賺很多很多錢,「無用的錢,就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能夠逍遙自在遊四海,勝過富甲天下要請保鑣護航。

康泰董事長黃士心:做好本業足夠

康泰旅行社在1966年成立之初,其實只是黃士心父親為方便自己商務旅行出機票,員工不過10人,當時無人會想到40多年後的今天,康泰每年營業額高達24億元,擁逾千名員工,黃士心說,機遇來自1980年代初香港開始富起來。

「康泰是跟着香港的經濟一齊起飛,人們賺到錢開始想去旅行,工廠藍領也有錢了,觀塘、新蒲崗、屯門工廠的人,都有錢去旅行,那個(旅遊需求)量是爆炸性急升!」黃士心坦言,當年無論是領隊人工或舖租成本等經營成本均很低,但旅行團利潤卻甚高。「以前菲律賓團收3000元,但劉小姐(前總經理劉美詩)人工僅600元,她離開前要10萬元人工!」

只投資舖位 增值率高

回顧1982、1983年每年輕易可賺二三千萬元的風光日子,黃士心不諱言當年賺了4、5年錢已經覺得賺夠了,故1985年開始加入東華三院投身慈善,公司賺回來的錢,他獨沽一味用來買舖自用。「當初買舖為『慳皮』,40年來在香港,只要你肯買舖,未死過……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明白到,舖是過去中地產之王,增值率高,我96年買元朗舖位,600多萬,現在賺了一倍以上!」

康泰在金鐘統一中心的3.4萬呎總部,便是黃士心在2001年以每呎2850元超抵價購入,他強調從不「炒舖」,除非統一中心升到2萬元一呎,才會考慮將該址轉售。

問他買舖會否看準時機趁低吸納?他的答案也與別不同:「做生意不要壓到別人那麼盡,一個人做生意有無商譽就觀於此,若要壓到我的商業伙伴也無啖好食,並不是好商家,這就是『品』,成功的商人,胸襟也很重要,若你斤斤計較,也不會做得出漂亮的生意!」

黃士心在訪問一開始時已跟記者說,所謂品牌,最重要就是個「品」字。

賺錢知足 做生意最緊要有品

對於賺錢,黃士心自有一套:「距離我死時,還有多少時間?不會用到很多錢,故亦不用賺很多,對於子女亦一樣,給他們最好的教育,此後他們有本事自己搵食,無本事自己餓死是他的事,你留太多錢給他,反變成負擔!」

隨着黃士心30年愛將劉美詩今年8月離任,黃的大仔進達(Jason)正式接手康泰董事總經理一職,黃士心坦言,香港旅遊市場近幾年已到頂,兒子的事業路未必會像他那般幸運,但北望神州,卻有另一個春天,但這個春天何時來,無人知,「唯有等政策,我們急也急不來!」

撰文:陳佩儀、高志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