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司徒華獨身到老,原來是因為他曾經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心上人英年早逝,華叔矢志不渝,所以終身不娶。華叔的心上人是昔日教書的同事,她因為患有罕見的心臟疾病,無法生育,不想成為他的負累,主動結束了彼此間短暫的情緣,分手時送了一隻手表給華叔留念,還囑咐他相信基督教。華叔去年向本報記者披露這段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時,沒有半點苦澀埋怨,反倒為天人相隔卻能終身不忘而驕傲。
「婚姻可能是幸福,亦可能是不幸福。同時假如你心中有所愛的人,或者別人心中愛你,雖然天人相隔,你都會感覺到是一種幸福。」鮮有提及感情生活的華叔,在患上末期癌症後,才罕有地公開談及這段縈繞一生的戀情。
同校任教 互生情愫
女主角與華叔一樣都是執教鞭,1961年到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任教,與華叔共事。兩人相識5年後,女方因執教會考英文班,華叔教中文與數學,接觸機會漸多,互生情愫,不過只約會了一次,女方就不再與華叔交往,短暫感情無疾而終。
1973年某天,華叔接到女方家人來電傳來噩耗,才得悉對方患有罕見的縮窄性心包炎,那通電話是要華叔到醫院見她最後一面。不過女方後來奇蹟渡過生死難關,大難不死,二人更珍惜這段緣分,決定同遊台灣。但不久,女方再次提出分手,分別時更送上一隻手表,向他說:「見到這隻手表,就像見到我吧!」本身是基督徒的她,曾多次勸華叔信教,華叔最終亦成為教徒。
女方自知有病決分手
分手10年後,華叔才由學生口中得知女方已病逝,學生亦解開華叔多年的心結,原來當年女教師決心分手,是因為得知自己患病後,一不能生育,二不會長壽,為免連累他人,所以寧願不結婚。
她離世後,華叔接受傳媒訪問時只淡然交代自己的「情史」:「(愛情)並非沒有,過去也有遇過,不過解決得到便解決,解決不了便算數,現時自己心情也比較寧靜……我不是一個獨身主義者,我覺得感情問題或婚姻問題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當被問到最喜歡的女性類型時,華叔這樣形容,「我喜歡文靜及對工作認真的女性。另外,對文化生活及社會事務必須有興趣。大家對人生的看法應該一致,至於外形方面,順眼便已足夠」。不知他回答這個問題時,腦海中是否浮現她的身影?
華叔雖然終身不娶,對愛情卻有一番體會,他曾說,愛情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若另一顆心未能與他的心同時出現,他情願孤單地過一生。
明報記者 陳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