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丹吾爾開希盼來港追悼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03日 05:59
2011年01月03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司徒華走過79個寒暑,由教育界踏足政界,面對是非黑白對錯,嚴肅硬朗橫眉冷對,堅守原則寸步不移,多年來既與人交火辯論無數,也有戰友、學生相知並肩奮戰多年,在華叔生命中出現的各方人物,相交相爭,在他走畢人生路的這天,同來緬懷華叔點滴。

■相交

•王丹

對於司徒華逝世,八九學運領袖王丹及吾爾開希均表示已委託支聯會向港府提出申請,希望來港送華叔最後一程。王丹表示,內心悲痛無法以語言形容,他希望港府能以人道主義精神,讓他來港參加華叔的追悼活動,盡一份孝道。

他形容,21年來華叔領導支聯會,堅持舉辦維園燭光集會,使六四精神得以延續,他對中國民主的貢獻將載入史冊。王丹在twitter中又呼籲香港網民聯署去信港府批准他來港,又請港人在今年六四擠爆維園,送華叔一程。網民昨晚亦於Facebook召開群組,要求港府允許王丹赴港向司徒華致哀,至昨晚十時許已有近1000人加入。保安局長李少光稱,不一定要在香港才能哀悼司徒華,又稱香港有獨立的出入境政策及制度。政府發言人表示,入境處會根據法例和現行政策審批個別人士的入境申請,不評論個別個案。

•吾爾開希﹕籲市民今年六四擠爆維園

身在台灣的吾爾開希亦於個人網誌,以「仁者風範,智者風範,長者風範」悼念華叔。他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港府讓他與其他民運人士來港送華叔最後一程,是符合華叔遺願,亦是廣大香港市民的心願,不會影響香港的穩定及安全。他坦言,認識華叔20多年,視他為親切長輩,過去華叔對他照料有加,令他得以逃出生天,故希望港府「講人情」讓他來港,否則他會終生抱憾。

「天安門四君子」之一的周舵表示,直至記者昨晚來電才得知華叔逝世的消息,他坦言希望來港送華叔最後一程,不過由於被限制出境,知道是沒可能做到。

•丁子霖﹕相信後繼有人

北京「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則表示,雖然與司徒華只以書信來往,未有見過面,但她都感覺痛心。她指,相信後繼有人,繼續推動平反六四。

•岑建勳﹕他的愛國心很強

支聯會前常委岑建勳形容華叔是很穩重的人,愛國心好強,「對人民的愛很明顯,這方面我很佩服」。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認為華叔是其是、非其非,追求理想,矢志不渝,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相爭

•譚耀宗﹕他是很有原則的人

建制陣營都對華叔均有正面評價,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形容﹕「他是一個好有原則的人,去年對政改產生好大影響力,沒他支持,相信民主黨未必會支持政改方案,雖然受到壓力,但仍堅持,好值得敬重。」

•梁國雄﹕沒特別感受

因政見不合,一句「癌病上腦」與華叔交惡的社民連梁國雄,就說對華叔病逝沒特別感受﹕「原不原諒我是華叔的事,他要是原諒就已經原諒了,他不原諒我都沒有所謂,我不會強人所難。我知道他患癌立即介紹醫生給他,又叫支聯會的人不要讓他(華叔)太操勞,好遺憾他們沒領情。做的事是有目共睹,社會自有定論,我不會評論,但他做支聯會主席一直堅持,是值得尊重的。」

•羅范椒芬﹕對民主堅持應學習

曾多番在教育政策上與華叔交手的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稱,一向很尊重華叔,相信他會得到永生。她表示,當年大家站在不同位置,自然對教育政策有不同角度,但她一向對事不對人,在私人場合大家都很客氣。她又對華叔去世感突然,因為不久前探望過他,當時還與他談了一段時間。她又形容,華叔對民主堅持、對國家的感情,值得年輕人學習和尊敬。

•許崇德﹕感到悲哀

香港電台則報道稱,身在北京的前基本法起草委員許崇德透過太太對記者表示,對華叔的離世感到悲哀。

•周梁淑怡﹕他留下很多東西

自由黨周梁淑怡則稱,雖然與華叔政見不同,但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對他的離世感到哀痛,但他留了很多東西給我們後輩學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