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夜槍聲改一生方向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03日 05:59
2011年01月03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成功不必我在,功成我在其中。」這是司徒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凡是跟隨過華叔的,都一定聽過。亦正正因為這信念,華叔在政壇徐徐走過40個年頭,由北京政府極力拉攏的紅人,遇上八九民運創立支聯會,變成北京的眼中釘,他都泰然自若。雖然臨終一刻,華叔未能看到六四平反的一天,但肯定的是,功成定必有

司徒華。

任基本法草委 中央曾拉攏

司徒華,原本只是一名平凡的中學校長,1973年他為文憑教師爭取合理薪酬,並創立教協,在社運界嶄露頭角,及至1978年「金禧事件」領導教師抗爭,其後循教育界躋身立法局,正式涉足政壇。

在六四事件發生前,華叔曾因鄧小平在1977年復出、提出改革開放而對中共政權寄予希望,他在1985年與李柱銘雙雙獲中央政府委任為《基本法》草委會成員,與左派人士密切接觸,是中央積極拉攏的對象。

1989年組支聯會 未再赴內地

轉捩點是1989年6月4日,坦克車輾過北京天安門廣場,亦碾碎華叔對中共的期望﹕「我徹底認識了中國共產黨統治的本質,就是絕對的權力,不容許任何挑戰的絕對權力,有任何人觸及這些東西,她都會鎮壓、去仇殺。」六四之後,華叔與李柱銘以「不為一個盡失人心的政府做事」為由退出草委,更從那天起未再踏足內地,終其一生以「平反六四」作為改革中國的方向。

「支聯會應該是我最後離開的政治崗位,因為它艱苦得多,風險極大,我願意承擔。」1989年5月21日,香港百萬人遊行聲援北京「八九民運」,當日華叔與一批民主派人士組成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自那天起,華叔便開始背負支聯會這個「十字架」。

正如華叔所言,支聯會是一個「艱苦的崗位」。他在1999年首次向外披露,前特首董建華曾經兩度力勸「不要搞六四活動」,一次是在回歸前兩人私人會晤,第二次則是上任不久,透過第三者邀請華叔到禮賓府午膳,席間再勸他「不要那麼執著,不要搞紀念六四的活動」,不過華叔仍然斷言拒絕,更回贈董建華一句:「如香港沒有支聯會或紀念六四活動,便等於沒有一國兩制」。華叔公開事件後引起軒然大波,記者之後多日不斷追訪董建華,更有評論揶揄董特首「無誠信」。

2004年拒北京邀請到內地

雖然董建華力勸不果,但內地亦未有放棄拉攏華叔,據悉北京直至2004年仍派員與華叔接觸,邀請到內地秘密見面,但華叔以「不喜歡做事鬼鬼祟祟」為由而拒絕。

難捨支聯會,只因知道任重而道遠,華叔在與癌魔搏鬥期間,在病榻中仍堅持連任,出任支聯會主席直至離開人世的一刻。

明報記者 陳雪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