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0年8月菲律賓槍手門多薩殺死8名港人的死亡直播,成為不少中學在暑假期間難以忘記的悲劇回憶。學友社昨公布「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菲律賓挾持人質慘劇成為首位,而釣魚島撞船及內地異見人士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排在第2及3位,反映中學生對內地政治新聞日益關注。
全港111中學8萬人投票
學友社由92年開始舉辦「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2010年先在26所中學舉行初選,得分最高的30則成為候選新聞,上月初邀請111所中學共逾8萬名中學生投票選出10則重要新聞。
2010年中學生十大新聞中,73.4%受訪學生選出菲律賓港人質被槍殺事件,得分最高排首位。不過第二至第五位則全屬中國和國際事件,其中中國漁船在釣魚島與日本官方船隻撞船事件則排第2位,第3位是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上海世博和海地大地震則分別排第4和第5位。
其他本地新聞排名較後,排名第6至10位的新聞包括八達通賣市民私隱、最低工資立法、深圳富士康員工跳樓、導遊阿珍謾罵內地遊客以及土瓜灣舊樓倒塌事件。學生對教育新聞的關注度不高,如末代會考新聞排名僅屬第11位。
十大新聞選舉籌備委員會委員蔡俊威表示,2010年中學生選出多項政治新聞,比例較以往多,中國新聞排名亦較港聞高,反映學生關心國事和政治議題。
通識助關注中國新聞
他又指出,五區公投、政改方案需要學生深入了解才能作出判斷,隨着學校校內增強通識課程,學生更關注有關消息。
有份投票的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勞曉昀認為,中學生對中國新聞關注多,主要因為學校國民教育多,學生對身分認同感提升,較關注內地新聞。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中五學生葉雯珊表示,對於本港政治議題,學校的通識科較少時間討論,政府在推動政改方案採取單向傳銷方式,中學生難理解原因及詳情,導致關注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