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核能科技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成功開發核燃料循環利用技術,將把鈾的利用率提高60倍之多,大幅提升中國核能儲備,由於此前中國已探明的核能儲備(鈾資源儲量)最多只够用70年,現在就足以使用3000年之久。
鈾利用率提升60倍
中央電視台報道,中國核工業集團成功研製出「乏燃料後處理技術」,即能從已不能再用於發電的核廢料中,繼續利用鈾、鈈(同「不」音)等燃料的能量。專家稱,核能發電是通過核燃料在核反應爐中發生裂變反應,釋放出能量。當核燃料功率明顯下降時,燃料就需要更換,被換出的核廢料叫「乏燃料」,類似「煤渣」。據知,在當今核電技術下,核燃料只釋放了3%至4%能量,就因功率明顯下降變成「廢料」,進入可長達數萬年的衰變過程,緩慢釋放剩餘能量。
輻射極強 費用高昂
由於目前核電站對鈾的利用率僅1%,但新技術可將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意味着在現有核電規模下,中國已探明的鈾資源本來只夠用50至70年,但未來可足夠使用3000年之久。然而,該技術包括有極強核輻射、對人體有致命傷害的元器件進行剪切、分離、提取、提純等工序,技術精度要求高,且費用昂貴。目前已掌握該技術且高度保密的有英、俄、法、日、印等國,中國科學家經過24年才獲得。
報道引述中國核工業集團總經理孫勤的評價說,「在國際上對整個技術水平、科技水平,我們將能夠擁有話語權,甚至還能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把核能發電量提高到700至800億瓦,佔全國發電量的5%。中國目前能生產750噸鈾燃料,但年需求在2020年前很可能上升至2萬噸。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