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有線電視的訪問中,司徒華亦講述與雙親和弟妹的往事。華叔一生言行受父母影響極深,爸爸責任感極強,12歲起即「擔起頭家」,華叔亦以此為榜樣,父親死後由他負責供養弟妹;媽媽着重教育,即使戰亂亦堅持讓子女讀書,而愛讀書少說話的性格,除了令他走上教書之路,亦贏得「傻仔華」的花名。
受父母影響極深
1942年,華叔10歲喪母,父親在他21歲時也撒手塵寰,他在10兄弟姊妹中排第三,「我兄弟姊妹特別多,我又不突出,媽媽分給我的愛不多」。但他對父母敬愛甚深,又以顧家老父為榜樣,10歲就替病母照顧7名弟妹,當年中學畢業,因父肝癌病危,他決定放棄追逐航海夢,於52年讀師範掙取每月65元生活津貼幫補家計,父親死後又供養孻弟完成中學,對家人是無條件付出。
原籍廣東開平的他,1931年在港出生,父親任職牛奶公司,母親文盲,因「成日鼓埋泡腮」,被弟妹稱為「鼓氣華」。年幼時,司徒華第一次得到1仙零用錢,租了一本「公仔書」,看後覺得十分有趣,時常自言自語講故事,又被弟妹取笑這愛讀書哥哥是「傻仔」,改花名「傻仔華」。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華叔與家人逃回家鄉廣東開平,母親不支病倒,照顧弟妹責任落在華叔身上,某夜母親疼痛難言,司徒華靜靜為母捶背,母親說﹕「你好乖,阿媽好番買嘢畀你食。」1942年戰爭更激烈,同時病魔也死纏母親,母親於同年離世,司徒華生前一直盼望回到開平為慈母掃墓。
照顧家人 棄航海夢
司徒華記得,父親曾問三兒子的志願,大哥二哥要做科學家、大將軍,父親大讚志氣可嘉,文質彬彬的司徒華想不出有何志願比大哥二哥好,於是不作聲,父親一口嘆息,否定這個壯志未成的小伙子。至1951年司徒華於皇仁書院畢業,他本想當海員,夢想「孤身走天涯」,郵輪電報員是當年最理想職業,但因父親患肝癌,司徒華的夢想亦破滅,「原本已報讀工專,讀無線電發報……學費貴,父親又病重,剛好葛量洪師範學院開校,政府津貼每名學生每月65元生活費,於是我讀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