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回歸前,很多人都擔憂支聯會的處境,因該會的五大工作綱領——「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首4項是中央所不接受的,「結束一黨專政」的目標更是衝着中央而來的。21年過去,支聯會還是屹立不倒。對此,司徒華總結謂,若要保護支聯會須有三大要素。
這21年來的操作,果真盡顯了華叔的精密設計。且讓他從頭說一遍支聯會的故事。
人事﹕
翻查資料,支聯會成立面對的首個挑戰是內部人事糾紛,華叔記得:
「六四後,我們經常在教協開會,由晚上七八點開至凌晨兩三點,當時兩件大事,我記得非常清楚,第一是有人提到買軍火,但後來沒再提。
有人提議買軍火 有人倡擠提
「這班人說出來,不理是否做得來。我做事很現實,我當時就問:到哪裏買?誰去買?多少錢?光是說,哪裏是真正做事。這麼久了,軍火沒有買,只買了一樣東西——測試偷聽器。那是李柱銘去倫敦買回來,都不知多少錢,花了一輪氣力才買到。買回來在家裏測試哪裏有偷聽器,檢查過後,我家裏有、教協都有、我家客廳的電話,哪裏最敏感就會呈紅色,另外房間衣櫃都有。
「買軍火之外,當時還有其他意見,例如陳文鴻提議擠提。我記得當晚在教協開會至很夜,當時的會難開,有二三百人參加,未有登記組織,喜歡來參加就可參加。
晤羅康瑞李鵬飛田北俊促罷市
「另外,說要買軍火的人,起初要求罷市1個月,1個月不行就說3日,所以我就約了張鑑泉、羅康瑞、李鵬飛、田北俊在總商會見面,要求響應罷一天,否則他們逼着要罷1個月就麻煩,我一個人和他們談了半個上午,最後一同發表聯合聲明,同意罷巿1天。
「第二,也是那些人,私自用支聯會名義搞了一份報紙,叫《民主潮》。就是這張報紙出現很大問題,喊『打倒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鄧李楊政權』,但這是他們幾個人,沒經支聯會同意便自己出版,後來還問我們拿錢。
「同時,我自己最不喜歡,有人甫刊登這些東西出來就移民新西蘭,我現在仍耿耿於懷的,便是你當時喊得聲嘶力竭,但是甫爆出來,你便移民新西蘭。這類東西我印象很深。你做事,有意見沒所謂,但你如此左(指激進),之後又一走了之。」
人事問題,可有令華叔頭痛?
「支聯會有人離開,我從來都沒有傷心,既然離開就離開。有人批評我?看他們批評什麼,如果是他不對,批評也浪費,我有機會才反駁他。
「支聯會成立前後,我最難忘黃偉雄的退出,我覺得好奇怪,剛剛成立就說要退出,對支聯會有打擊,事前完全沒消息。
「首次支聯會內部紛爭,就是黃偉雄公開罵選舉過程。他罵我獨裁,所以辭職,李柱銘還跪下來求他。」(資料補充:當時黃批評點票安排。他指當時登記的是190多家,但真正點選出來是200多。) 「這個我沒印象。點票不是我做。
「中途有人離隊是必然的,問題是誰。有人離開不奇怪,難道以為人人都是由始到終?至於支聯會,公開退出只有程介南和黃偉雄兩人。譚耀宗及鄭耀棠只是去遊行,沒有參加支聯會。民主派如劉千石,很難說是信念改變(資料補充﹕司徒華曾於2004年6月批評劉千石提出中央與民主派應「大和解」的說法)。
勞聯至今沒退出支聯會
「人來人往之中你要留意勞聯,它們至今沒退出支聯會,李鳳英、李啟明,以往的六四辯論,他們都不退出、(僅是)不參與,我很留意他們。勞聯的背景組成,是67暴動後,當時左派怕港英打散工會,因此組織二線工會,勞聯就是第二線的左派。起初我還上勞聯看,李啟明讀小學時我就認識他,在學友社,之後他在四邑華僑中學讀過,之後在九巴當書記,我認識他很久。
「支聯會處理內部紛爭及分歧,是透過集體討論,起初還是全體會議, 200多人開會,後來成形才有常委。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支聯會是『海外民運團體的榜樣』,支聯會開會是最正常,每個月一次常委會、兩個月一次全體會議、每年一次全體大會改選,以成員為單位。財政上最乾淨,每次都有財政報告,一直以來清清楚楚。常委會老中青三結合,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義工、年輕人都有。
「都說有人有錢最重要,支聯會離開的人不多, 我們經濟情况穩定。現在有幾批人,常委很穩定,當中有區議員、義工,另有義工組,工作很順利。」
究竟當年支聯會如何成立?是如何凝聚出來的一股力量?
「先說1989年六四前的時代背景。記得1980年代初,香港出現了一次保釣運動,當時美國首先開始,香港響應。我雖然沒公開說,但我心裏想,因為回歸問題已到,1982年展開中英會談,我和教協對回歸的立場已經確定﹕首先是一個民族的立場,我們支持回歸;第二是民主立場,我們希望回歸後有一個民主制度;第三是民生立場,回歸後香港的民生會好一點。我們稱之為新三民主義。
「我好早已在教協會提這個問題,1982年中英談判、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我預計我會被邀參加列席簽署。我在教協理事會提出,一旦被邀請會否參加,又提到民族、民主、民生的立場,大家贊成,於是我就在1984年12月19日到北京見證中英《聯合聲明》草簽。
「之後,香港展開爭取民主運動及民主回歸,在維園爭取直選,又舉行反對日本篡改侵華史實活動,也有保釣及爭取88直選。我記得工聯會當年說『只要飯票、不要選票』,我罵他們。民主運動就是這樣開始發展,當時還未有政黨。
「什麼時候才有政黨?就是1989年六四之後,1991年組織港同盟、1994年民主黨,組織港同盟時,我和李柱銘去找人;組織民主黨時,我就跟李柱銘說,以後你多點負責民主黨,我就負責支聯會,因為支聯會比較複雜。所以,李柱銘做了第一屆支聯會副主席就沒再做,這是後話了。」
說完背景開場白,華叔轉入核心,透露支聯會成立經過:
「89民運開始,我們在新華社正門靜坐,想搞一次大遊行,沒人肯牽頭,當時有民主政制促進聯委會,80年代(應是1986年11月)開(第一次)高山大會的民促會,我就建議用民促會個名來組織。
李鵬宣布戒嚴 支聯會成立
「1989年5月20日凌晨,李鵬宣布戒嚴。民促會在維多利亞公園發起聲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遊行,之前其實我和學聯談,希望用他們的名字發起舉辦,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們沒答應,於是用民促會名義發起遊行。
「當日是8號風球,下午3點在維園出發,也有幾萬人參加。翌日21日百萬人大遊行,在跑馬地馬場散會時,宣布成立『全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你問我誰提出成立支聯會?不應該是一個人提出,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意見,因為民促會有很多人,而且當時大家都覺得要有組織聯繫起來支持學運。遊行前已有人提出,要成立全港性組織統領運動。到遊行那天,司令台上好多人都這樣說,李柱銘、何俊仁、黃偉雄,幾乎便是之後那批支聯會常委,我才在那時宣布。其實是形勢不得不如此,簡單來說,支聯會是在民促會的基礎上誕生。
「支聯會5月21日成立時是籌備委員會,名字也改了幾次,當時叫『全港市民』,後來改叫『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即支聯會,全球都有支聯會(如港支聯、溫支聯 (溫哥華支聯會)),如果我們叫全支聯就很怪了。
「當時的籌委會有210多人,按團體參加計算,一個團體一票。六四後才搞選舉、組織、章程,6月11日選出首屆常委,我被選為主席,支聯會用有限公司註冊、起草有限公司章程,之後正式通過。
「六四前,1989年5月27日,支聯會辦民主歌聲獻中華,我比較記得,因那天我不知為什麼早退,所以遇到曾蔭權。我說過,我在跑馬地後面離去便見到他,他只是說和家人去吃午飯。我和曾蔭權談了兩句,沒有什麼特別內容。
「6月4日凌晨,我全晚沒睡,翌日10至11時就去了跑馬地,原定那天下午是有遊行。我印象最深刻是有兩個人最早到跑馬地,一見面就抱頭大哭,一個鄭海泉,另一個是郭少棠。那時鄭海泉還不是大班,他的太太替我們搞過金禧中學學生會補習班,鄭海泉很熱心,他是九龍工業中學畢業,和鄭經翰是同學。
「那天跑馬地很多人,『黑色大靜坐』這個名,是六四前定的,那時都未知會鎮壓,只覺得形勢愈來愈緊張。
「之後我昏倒了,沒去遊行,回家看電視,看到吳康民、陳文鴻。吳康民哭着講話,以前他在廣州做地下工作,國民黨鎮壓也沒出動槍炮,現在更殘忍。陳文鴻就說要擠提。」
華叔喝一口水後再道:
民主派關心中國遠早於六四
「你問,當年成立支聯會是我的選擇還是形勢逼成?其實,我們一直希望,有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中國,我們也不是今日開始,從抗日戰爭開始被日本侵略,我們希望有一個富強國家。1945年和平後便是內戰,我十五六歲開始就很關心時事。你知道當時左派報紙是什麼?《華商報》,我當時在油麻地讀書已聽過《華商報》,關心國內戰事,實際上印象中的國民黨是腐敗無能,對共產黨認識不多,只希望有個新中國、富強中國出來。
「香港的民主派歷來其實都關心中國事務,沒理由自認是香港民主派卻不關心中國事務,不過是什麼具體事件才介入。如80年代,我和李柱銘都是草委,也討論中國事務;中英《聯合聲明》時,我們也有介入;例如討論《基本法》起草,我們都有介入。不是因為六四這件事才介入,其實香港民主派從來都是關心中國事務。」
運作﹕
那麼,支聯會運作有何特點?定位、架構設計有何精妙之處?原來,一切都經華叔精心佈局:
「成立支聯會,我選擇用有限公司而不用社團註冊,這是必然的。支聯會是大團體,牽涉面多,一定受很多人攻擊,當然要組織一個更嚴密的團體,若本身漏洞百出,經常被人質疑,自己也不方便。
「我的社團工作經驗很多,知道註冊的團體有幾類,第一是工會,根據勞工團體向勞工處註冊;第二是有限公司;第三是普通社團,向警務處註冊。但普通社團不是一個法團;要組織嚴密、有法律規管,就要選擇有限公司。同時,也是有限公司才可以收受捐款,所以支聯會要用有限公司註冊。
「支聯會選擇用有限公司不全是政治考慮,第一,社團不是法團,受法律保障不多,而有限公司卻要跟有限公司條例註冊,不是那麼容易便能改變。第二,有限公司所規定的比社團嚴密很多,例如做有限公司董事,再做另一間董事就要董事局批准,社團就不用。社團不用報帳,有限公司年年要報,還要經會計師審核,嚴謹很多。
「成立支聯會,我沒與港英談過,去辦註冊有限公司的是何俊仁,章程有規矩,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我們按法律程序遞交註冊,港英沒怎麼囉唆,過程很快很順利。成立有限公司最少要有5個人,我有簽名,李柱銘應該都有。
有限公司註冊 定位和平理性路線
「我定出『和平、理性、非暴力』路線,這是長遠打算。不論在任何地方,爭取民主自由,一定要透過『和平、理性、非暴力』,否則會以暴易暴,政權被暴力推翻,將來的政權也會是暴力的。這是我自己看歷史明白的。
「暴力傷害人民會死人的,所以不是一個正當方法。假如自己有『和平、理性、非暴力』理念,就會愛人。我自己感覺到,最重要宗旨是對人有愛、沒分階級;人類之間有感情,假如殘忍對待,還說什麼革命?你看在江西暴動看土改,像土地改革,共產黨反對和平土改,為什麼一定要挑起階級鬥爭。這違反人類本性,因此我決定要『和平、理性、非暴力』。
「另外的手段也能驗證目的,假如有人手段太離譜,也可測驗他是否真心為了他的理想信念。有真正理想信念,不會做這些東西。
「你問我,『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路線是從共產黨不會短期倒台,抑或從人性的策略來想?正如我剛才所說,第一,要和平改革才會達至理性社會;第二,六四傷亡多,共產黨掌握軍隊及專政工具。所以當時我這樣提出,不單是理念,還是策略,否則被它捉住,打到喊救命。」
保護支聯會 首要有市民支持
「好了,辦了註冊定出路線,如何保護支聯會?首先要有香港市民支持。第二,常委及義工團結。第三,有錢,有人有錢最重要,人包括市民、常委及義工支持。錢,支聯會現有600多萬元,有好長一段時間都不用愁,沒錢就頗有問題,有人有錢就可支持下去。21年了,我們、義工都很熟練,知道要做什麼。
「李柱銘在第二屆支聯會沒再做副主席,那時港同盟剛成立。我跟他說不如我們分工,你負責港同盟,我負責支聯會,他一口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