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私營安老院人手不足損質素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05日 05:59
2011年01月05日 05: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私營安老院舍良莠不齊,更有學者指「老人家入咗去(安老院)就係喺嗰度死」,令長者及家屬缺乏信心。有學者指出,院舍最大問題是流失率高致人手不足,令各種工序均制度化處理;反之美國則有專門接收長期病患院舍,並提供治療,值得香港借鏡。

《紐約時報》去年12月報道,美國鳳凰城有患上腦退化症的96歲女病人,因病未能覓得安老院舍,最後有一間專門照顧其症的院舍接收了她。女病人可自行決定進食、梳洗及睡眠時間,又獲毛公仔以安撫情緒。院舍務求營造正面情緒經歷,以減少病人壓力及其行為問題。

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於去年5月指出,社署過去3年共成功檢控6間未符合最低人手要求的私營安老院舍。浸大社工系高級講師李建賢曾指「老人家入咗去(安老院)就係喺嗰度死」,他表示,私營安老院舍最大問題是人手不足。「香港院舍人手表面上雖符合法例要求,但經常因有員工輪更或有病,未必每段時間均有足夠人手,院舍只好將程序公式化,質素因而受限制。」

限長者吃飯時間易生意外

李續解釋,院舍因人手有限,會定時餵病人吃飯,「如院舍有1小時吃飯時間,護老員只好要求長者限時吃完,容易做成意外」。除上述美國院舍例子,李建議安排部分護老員候命,如院舍人手不足時,便可由候命護老員取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