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ETF流通量 非取決每日成交量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06日 05:59
2011年01月06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成交額去年打破紀錄,但資金多集中投資A股ETF,令業界人士常抱怨ETF市場不及美國的深度,那又難怪投資者對成交量甚低的ETF卻步,當見到大利市機上,排入及排沽兩欄鮮有成交,或市場上只得ETF的參與證券商落盤買賣,往往令人恐有造市之嫌。事實上,大部分人對ETF存有誤解,真正的流通量並不是取決於每日成交量。

ETF不須累積成交量來確保流通量,而是靠莊家按市場需求增設或贖回基金單位,當ETF在市場上不夠貨時,莊家可增設基金單位,令該筆交易能夠順利完成;另ETF設有兩名以上莊家或參與證券商,也不表示流通量比只得1家的較大。ETF真正的流通量是由基金持有的抵押品如正股或票據反映出來,故以龍頭股為抵押資產及追蹤指數的ETF自然保持較高的流通量。

在ETF上市初期,大多交易為單向性,投資者向莊家買入若干基金單位,ETF價格並不會受供求壓力影響,若怕有「嘜價」的情况出現,投資者可買賣前比較ETF現價及所持有股票組合的資產淨值。不過當ETF發展日漸成熟後,投資者可在市場上雙向買賣,莊家角色的重要性會相對地少。

標智ETFs系列具「可交易性」

下周在港掛牌的標智ETFs系列,特色為「可交易性」,即每半年會調整追蹤指數的成分股比重一次,一般於6月初及12月初調整,以市值、交易量及沽空能力篩選出龍頭股份,務求更緊貼市况,調配當中會涉及基金經理的服務費。截至1月初數據,該批新ETF——內地消費指數基金(2817)及內地地產指數基金(2839)分別由34隻及15隻股份組成,最大持股分別為恒安國際(1044)及中國海外(0688)。

撰文:劉佩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