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約60歲的岑丹鳳行善多年,知道大機構籌款較易,多選協助內地學童且名氣小、難以籌款的團體去捐助,自言「咩感動嘢都見過」,但即使經驗老到亦一樣會「老貓燒鬚」,當日看到瘸腿的李國華滿臉熱誠講述宏願,再看過其網頁內感人肺腑的大小故事,她與其他義工亦為之動容,紛紛慷慨捐助;幸好岑丹鳳捐款後堅持親自探訪內地院童,才揭開李國華的荒淫真面目。
岑丹鳳說,2004年有感錢財身外物,就在朋友游說下開始捐錢及做義工。為了確保善款用得其所,她經常親自到訪內地檢查捐獻項目,兩次到訪後,女院童紛紛向她投訴,指被李國華狎玩。
慈善團體領牌易 斥港府監管不力
「他的行為,影響了其他正牌NGO(非政府機構),就連雲南那邊現在都收緊了,不再輕易給慈善團體捐助,最終只是害了有需要的人。」她批評,在香港領取慈善團體牌照可謂「易過借火」,認為政府部門從未有好好監管,令李國華只消用本人及父母名義,就可登記慈善團體牌照,助他日後一人獨大,任意在雲南享其「土皇帝」生活。
2007年,岑丹鳳透過「好心網」發現李國華的機構,年多來自掏腰包加上向朋友勸捐,共籌了逾12萬元給李;另加上其他善長及慈善機構,單是她本人所知,李國華至少收下逾20萬元,但善款去向卻無從稽考﹕「他跟我說,『仁愛兒童之家』(雲南孤兒院)的租金1100元人民幣,管理人工資800元;但我事後看數簿和單據,發現屋租只是900元,人工亦只是500元。他還虛報院童數目,將管理人兒子都當作孤兒計。」
一朝被蛇咬,但岑丹鳳與其他善長未有因此而卻步,在仁愛兒童之家被查封後,接手資助餘下的院童讀書生活。她指不會因今次事件而受打擊,日後會堅持小心查證團體背景、是否有理事會管理等,亦會繼續親自監察。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