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華叔第三課之三)
李鄧閣堅事件
稍歇一會,華叔再談到「後罷課」的教協歷史,並且詳細講述了令教協茁壯成長的幾件重要事件。
「73年罷課後的暑假,我開始思考工作時間分配問題,覺得自己應放下一些工作,專心做教協的工作。當時我除了教書,也是龍門書店的總編輯,為他們編書;辦《兒童報》的劉惠瓊開辦了一間明慧幼稚園,又找了我當校董。當時我想,如果要做好教協,便要適當地放下一些工作。其後我再沒有做龍門書店的工作了。
「之後有幾件大事,刺激老師加入教協。第一件是李鄧閣堅事件。
懷孕女教師被解僱
「74年2月,跑馬地聖保祿小學發信解僱該校的英文女教師李鄧閣堅,指她懷孕經常請假。我便去學校找該校校長王修女理論,但她拒絕接見。之後我到教育署找林達鎏(助理教育司),力指這間學校不對。到達教署的辦事處後,一直坐着等候會見林達鎏,突然有人着我進入另一個房間,後來有署方人員告之,林當時正接見王修女,王要離開時,為免被我看見,所以才叫了我入另一房間。當時我跟林達鎏表明,我不想抗爭,但明明道理不在校方,應講道理,但校方及教署不理會。之後我們去勞資審裁處控告校方,不用開庭,官已判學校敗訴。
「政府很抵死,原來逢老師被無理解僱,你一定要找工作,找得到,才可獲得賠償。所以在被解僱後,我着李鄧閣堅看報找工,但每次見工,她都跟學校說,她現在身體狀况比較差,要到暑假後才能上班,那些學校當然不肯請她。林達鎏很壞。當時我學校有個空缺,他着李鄧閣堅去葛師校友會見工,結果我見完李鄧閣堅後,還是聘請了她,還簽訂合約,列明9月1日上班。結果原來的學校要賠了一年薪酬給她。
高思廉事件
「第二宗事件,是高思廉事件。
「家住華富邨的高氏,為彩虹邨靜山小學的老師,他於1974年10月10日在中環買了兩盒杯,然後坐的士回家,誰知下車時,的士司機說要收取那兩盒杯的行李費,高思廉認為不合理於是拒付,那名的士司機原來是後備警察,即召來其他警察,還拉他到黃竹坑警署扣留,並控告他襲擊警察、阻差辦公和行為不檢。當晚9時,我剛巧在教協開會,其間收到高的求助電話,於是立即乘的士到警署保釋他。當時我已跟高說﹕這宗官司一定要打,否則被定罪,背了個刑事案底,連教席也會丟了。
教師被誣告 找梁愛詩辯護不果
「可是,我當時完全不認識律師,於是走去找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秘書處副秘書長馬基(當時我因經常到秘書處投訴,故認識了他)幫忙作介紹,結果,他給我介紹的律師正是梁愛詩。」
聽到華叔吐出這個名字,張文光也不禁「吓」了一聲。
「當時梁的辦公室在中華總商會樓上,但找到上門,梁說她沒有空。幸好當時沒找梁愛詩幫忙呢。後來我想了想,我有位中學同學劉海慶是律師,於是我向在電車路的一家餐廳借來公共電話簿猛翻,結果找到了劉海慶律師樓的電話。後來我才知道,他專打刑事案的。那場官司審了4天,結果我們贏了。
「案件的關鍵是,事發時,剛巧是放學時間,應該有不少學生會目睹情况,結果我們到訪所有在華富邨的小學,追查有沒有學生目睹案發經過。我當時有找過華富邨鶴山同鄉會學校校長陸藻章,請他替我詢問學生,後來我從該校老師得知,其實他根本沒有信守承諾代我們詢問學生。
「後來倒是我的同學、寶血學校校長彭志一修女,讓我在學校利用中央廣播器,向全體師生作出呼籲,着看到案發經過的同學到校長室見我。結果,有10多名學生來見我,說看到事件經過,最後我就挑選了其中5名較口齒伶利的同學出庭作證,而被我選中那些學生的班主任,剛巧是我朋友的太太,所以到出庭那天,她帶同5名學生出庭。我又寫信給這5名學生的家長,請他們容許學生請假出庭作證。最後高老師成功洗脫罪名。
「當時在社聯做社工的浦炳榮(前市政局議員)也有前來旁聽,我問他來幹什麼,他說想看看被政府砌生豬肉的案件是怎樣處理的。
「這兩件事在教協成立初期很具影響力,因為兩人其後在教協兩次會員大會上講述這件事,當時老師非常支持,也是繼73年罷課後,教協仍然為老師權益努力。
兩宗訟訴 助教師追回賠償
「又有一回,教協會員楊又好一名在利瑪竇中學教書的同事被學校炒魷魚,學校卻沒有付長期服務金,楊又好找我幫忙。我問楊,他的朋友可是教協會員,得悉被炒老師不是會員後,我着他先入教協,才可以幫他打官司。之後我們為該名老師入禀勞資審裁處,我更到教育署索取這間學校這位老師的教學時間紀錄,發現他在該校教了兩年。到法庭時,我們提出,按教育條例,一名老師在學校教足兩年,校方一定要付長期服務金,結果學校要賠足。
「另一訴訟個案,是教協控告五育中學。當年五育中學校長胡耀輝與老師吳汝寧本來是好朋友,後來二人因買股票發生糾紛。之後校方解僱了吳汝寧,但他在學校教了一年,到第二年的7月15日,學校便解僱了他,令他失去了個半月人工(一般老師的合約至每年的8月31日),他向教協投訴。一查資助則例,除非一名資助學校的老師犯了嚴重錯誤,否則不能中途解僱,所以一告他們,他們便要賠償。
縮班殺校談判
「1974年後兩三年,津貼小學有縮班殺校現象,並採取遲來先走(最遲入職老師先走)、科目需要性及男女比例(男女比例為3:7)的原則。我記得,秀茂坪街坊會學校縮班解僱老師次序不對,所以我們到學校拿了全部老師的檔案出來,查核每位老師的入職時間等資料。縮班若無規定,校長喜歡炒哪位老師魷魚也可以,可造成很大的貪污及嚴重事件。
向無綫買片 證教育高官賴帳
「當時教協跟政府談判,談及縮班超額處理方法,簽署協議的除教署和教協外,廉署和勞工處也有代表在座。有一次談判結束後,助理教育司林達鎏(圖)否認曾說過,擔保沒有一個老師因縮班而失業。我即時向他挑戰,指他曾在電視機面前的說法不是這樣。他依然不認帳。結果,我向無綫電視以100元1秒的價錢,買回林達鎏那段約10秒的講話。那段講話,是他在跟教協談判後說的,當時他說,我們談判圓滿結束,我們答應,不會有一名老師因為縮班而失業。其後我在記者會上播放這段講話片段。」華叔笑了起來,邊說着﹕「我直斥他反口,林再沒有話可說,最終亦解決了縮班問題。要推動會員加入教協,為老師推動職業保障是十分重要的。」
教協福利事業
「其後我們開始發展福利事業。為何人家要加入工會﹕一是為了權益,飯碗問題,但不是日日有罷工,不會日日也有權益事件去鬥爭。
讓教協可持續接觸會員
「二則是為了福利。我們在想,究竟有什麼辦法令會員與會有持續接觸機會。我認為,如果一個會員可以一年也不去會一次,那個組織3年內一定散晒。」
潘天賜說﹕「當時華叔問我們,有什麼辦法可增加會員跟會的接觸機會,否則他們交了一次會費,明年便可能不再交了。」
「我們決定在會所售賣物品,實行寓盈利於服務。最初是賣蟲草雞精、人參雞精、竹蔗茅根精,因為老師經常飲用這些東西,而貨品所佔的地方亦不多;當時我們頗有辦法,其次我們想到是賣菲林,這很省地方呢,還有電子瓦罉,我們的售價較市面便宜三四十元,共賣了400多個;還有很賺錢的是餅卡,買餅卡通常一買就要買200張,教協大批買回來,然後做『拆家』散賣給會員。後來再發展到中秋賣月餅,新年賣年貨。」
張文光曾當義工派月餅
說到這裏,與會者紛紛起哄。張文光(圖)笑說,當年他當教協義工時,也曾賣過月餅,托着一盒盒雙黃蓮蓉月,送到教師手裏。
「我同時認為,工作人員的感情也很重要,這要在工作當中建立的,在工作過程,取得成績才產生感情。當時為了培養理事的感情,搞聯歡活動,由西貢行去馬鞍山再去十四鄉,誰料回來後給參加者大鬧,哈哈……一來行到懵,二來沿途又沒怎麼交流,以後我再沒有搞這類活動了。
「還記得當時教協每逢向會員寄《教協報》,大家便一齊在數報紙,按每間學校教師數目,決定派幾多份報紙,然後捲埋一卷,用紙包着,再托去郵局寄。我還記得,當時有名理事叫宋志成,他家開印刷店,所以他數紙最快,一數便10張,所以我們為他改了個花名做『數紙醒』。他因癌症已身故多年。」
將近中午12時,醫院的服務員送來像「飛機餐」的午餐,本來大家約好再談一會,正當華叔準備分享教協成功之道時,這回輪到醫生進來。華叔甫看見醫生,便精神奕奕地呼﹕「醫生,你好!」為免打擾醫生診症,第三課隨之結束。
■後記
周二見報的「華叔第一課之一」第五段提及,「第三次先接到(吾爾開希),我記得,他當時在假日酒店,我叫李永達拿60萬現金去」。一位權威人士昨日來電稱,華叔記錯了,事發酒店應是「香港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