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效法美國Groupon模式的B2C團購網站,近期在香港和內地猶如雨後春筍,吸引了部分消費者試用其服務。然而,B2B的企業團購、機構團購,在香港和內地卻幾乎未有聽聞。在早前理工大學聯同香港物流協會舉辦的工作坊中,有學者就提出本地八間大學和大專院校的團購經驗,呼籲各行各業效法,以提高競爭力。
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主席、浸會大學助理財務總監林炳華表示,其實,外國的大學早已成立採購聯盟(Purchasing Consortium),來推行「團購」或「聯購」。其中,推行得較成功的有澳洲、加拿大和英國的部分地區。例如,澳洲的AUPC就由43家大學組成,倫敦亦有LUPC。此外,美國有些地區的消防局亦有進行團購,英國伯明翰亦有醫護行業的採購聯盟。
本地院校推行團購已6年
至於香港,早在1988年開始,本地的8家大學和大專院校,就有進行非正式的電話交流,但就僅限於交換供應商的評價(例如是否可信,過往表現如何等等),一直談不上聯合採構。直至2004年5月,八家大學和大專院校(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浸大、嶺南、香港教育學院)才真的成立了採購聯絡小組,由2005年起開始推行聯合招標、聯合採購。
「為了了解外國的大學是如何推行團購,我當時更親自飛去澳洲和加拿大考察。」林炳華說。
個別用品可降價近半
八大院校推行團購的,最初由影印紙開始,逐漸擴展至蒸餾水、影印機、廁紙、工業用氣體、燈盤、飛機票、圖書館的英文書、圖書館藏書使用的防盜磁帶,甚至還包括圖書館的速遞服務、升降機的維修服務等。
團購的優勢,是可以利用大得多的採購量,來增加議價能力,從而大大降低採購成本。其中,蒸餾水的案例就相當明顯。
原來,以往某蒸餾水供應商在價格立場上是相當強硬的。例如,某大學的不同部門訂購蒸餾水,甚至同一大樓的不同樓層訂購蒸餾水,該公司都將之當成不同的客戶(而非看成同一客戶),當作小量訂購看待,甚至可以開出不同的價格,最高價是每樽蒸餾水(辦公室用的)要18元!八大院校推行團購之後,該蒸餾水供應商雖然中標,但卻要自動大幅減價至每樽蒸餾水9.4元。換言之,某大學某些部門採購蒸餾水的開支節省了幾近一半。
此外,八大院校以往為圖書館採購英文書的平均折扣只是87.5%(即按原價減12.5%),推行團購後,折扣即提高至81.9%(即按原價減18.1%),相差5.6個百分點之多。估計每家院校每年大約可以省回55.9萬元,八大院校每年約可節省400多萬元。
分擔招標工作 大減行政成本
林炳華指出,採購聯絡小組的工作固然包括聯合招標、聯合採購,以爭取較佳的價格。但除此之外,亦同樣有其他任務,包括:優化認可供應商;交換不良供應商的信息,對不良供應商採取一致行動(如列入黑名單,以後不接受其投標);降低採購工作的行政成本;分享最佳的實踐方法等等。
曾經有一家經常改名的辦公室用品供應商,專選星期六上午向一些院校的行政部門送貨,送來的都是已經很少人使用的打字帶。由於星期六上午寫字樓常有一些員工休息,送貨者往往推說是某名休息的員工訂的貨。加上每張單的銀碼不是很大,多家大學都曾經上當,而照單付款,某大學甚至在短期內有多個部門被騙。結果,採購聯絡小組將這公司列入黑名單。以後它送貨來,絕不再付款,並將貨品送回給它。
至於降低採購工作的行政成本,亦非常明顯。因為以前八大院校都各自招標,同一種用品,便合共進行了8次招標。推行聯合採購後,統一了招標工作,每種用品只由一家院校代表八家院校去進行招標(招標文件會寫明此點,並說明中標者日後仍需分別送貨到八家院校)。這樣,每間院校分擔的招標工作便僅僅相當於以往的幾分一(因整體招標次數大大減少了)。所以,不但大大節省了行政成本和時間,而且每種用品的招標和採購程序還更加仔細。
林炳華指出,優化認可供應商(剔除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供應商、削減認可供應商的數目),亦有助節省行政成本。因為審閱標書是很花時間的,認可供應商太多反而沒好處。現時,八大院校的認可供應商名單共有7830間公司。採購聯絡小組正計劃,1年後將之削減至5200間公司,3年後削減至2000間公司。
圖、文:薛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