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林炳華認為,八大院校的團購經驗,足可以讓各行各業借鏡和效法。尤其是中小企,單獨一間公司的議價能力弱(不能和大集團相比),差別就更加明顯。
他認為,原則上,幾乎任何行業都可以藉推行團購來削減成本,不論是飲食業、酒店,還是其他。成功推行團購的關鍵反而是,參與企業要有共識,先由一些不敏感、非戰略性、不涉及公司機密的物資開始,例如蒸餾水、影印紙、文具、餐紙、廁紙、糖、鹽等等。
涉產品技術 有顧慮難達共識
相反,若一開始就集體訂購咖啡豆,有些食肆和酒店就可能會有顧慮,而無法達成協議。因為它們未必想同行知道其使用的咖啡豆的品種、產地、處理方法(炒法)等等(這可能牽涉到其咖啡的獨門配方和售價)。
這就好像,有些大學在部分研究項目上競爭激烈,大家很難一起去訂購研究設備(因害怕對方估計到自己正在進行什麼研究)。
20個免費工作坊 教物流增值
事實上,同行未必就是敵國。在一定範圍內,同一行業的企業其實可以既競爭,又合作。好像日本的愛普生和佳能,兩者在彩色噴墨打印機市場上競爭激烈、叮噹馬頭,但卻可以達成協議,由2009年6月開始,將大家的產品「共同配送」至日本國內的零售點──由同一物流公司負責,共用倉庫和貨車等。這一下子,就將日本國內配送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超過30%(估計配送開支亦有相若的減幅)。
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及項目統籌員、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專業學習及發展委員會主席蔡經倫博士表示,香港的中小企正面對愈來愈大的競爭。所以,該學系和香港物流協會合作,申請到工貿署的「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和業界資助合共100萬元,以舉辦一連串的「物流增值服務培訓課程」,共包括5個主題、20個免費工作坊(每個主題有4個工作坊)。
日前的工作坊只是第1個,未來3個月內還有19個。有興趣者可繼續留意網頁www.LogisticsVAS.com。
為了增進中小企業從業員的物流常識,以及提高趣味性,這網頁上還有幾個迷你的互動遊戲(請在網頁上選「互動在線培訓」→「互動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