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香港要發大達,只有做地產。福布斯昨日公布最新的2011年香港富豪榜,首10位中有6位地產商長期「冧莊」,包括長實(0001)主席李嘉誠、新鴻基(0016)郭氏家族、恒基(0012)主席李兆基、新世界發展(0017)主席鄭裕彤、華置(0127)主席劉鑾雄、九倉(0004)主席吳光正。相對之下,美國及中國的富豪榜,富豪發迹的業務較廣泛,中國更不時有新晉面孔打入,流動性較高。有學者指結果顯示香港「食老本」、缺乏創新行業,而本港富豪已佔盡優勢,不會輕易開拓新產業。
香港40名富豪(見表)身家合共1630億美元,即約1.2萬億港元,足夠興建18個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富豪們身家較去年增長兩成,不過仍然未及海嘯前1780億美元,即約1.38萬億港元的高峯。
郭氏搶佔第二 李兆基第三
長踞首富位置的長實主席李嘉誠,身家達1872億元,較去年漲13%,即使與2010年的內地首富、娃哈哈集團創辦人宗慶后534億人民幣(折合629億港元)比較,仍然跑贏幾條街。香港富豪第2位和第3位與去年逆轉,恒地主席李兆基,被後輩新地郭氏家族爬頭,搶佔第二位。
百麗主席首晉十大
零售股百麗國際(1880),其主席鄧耀首次晉身10大。首次打入40富豪榜的,還有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而憑著莎莎(0178)股價看俏,創辦人兼主席郭少明伉儷亦打入成為第34位的富豪。
40大富豪榜入圍門檻由去年8.5億美元升至10億美元,去年3名富豪今年落榜,包括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及財政司長唐英年的父親、美維(3313)榮譽創辦主席唐翔千。
全球經濟翻天覆地變化,唯獨香港長期由地產主導。過去5年的富豪榜,能拗贏地產商的,有從事貿易的利豐集團、中華電力及經營船務的東方海外。相比之下,美國及中國的富豪,經營的業務遠比香港多元化。美國最富豪榜中,有電腦軟件、金融投資、能源、零售、賭場、傳媒等行業翹楚,微軟創辦人蓋茨、甲骨文(Oracle)行政總裁埃里、股神巴菲特、美國科氏工業集團(Koch)等固然位於前列,google、facebook等創業十年八載,主事人也已躋身頂級富豪。中國富豪參與的業務也十分廣泛,如飲品、機械裝備、電器零售、醫藥、重型化工、互聯網、化肥、紙業、汽車,房地產只佔數席。
中美富豪從事業務廣泛
中文大學亞太區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表示,此結果反映本港經濟困局,80、90年代由地產行業壟斷經濟,之後便沒有其他行業能成熟發展。他指富豪已有長期優勢,更不會輕易轉營其他行業,「社會長期出現此狀况,一般人感覺市場不公平,仇富情緒更難避免。」他指政府雖然有創新、科技基金,但成效有限。而新加坡、韓國政府推動新工業見效,例如醫藥、電子等。
(明報記者陳健佳、李家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