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廣泛地區在逾30年來最強的拉尼娜(La Nina)現象下,備受氣候異常衝擊,澳洲洪水為患,南美糧倉阿根廷卻乾旱少雨,農作物收成及礦業開採大受衝擊,專家預料異常天氣至少會持續3個月,意味原材料商品價格恐進一步上升。
拉尼娜威力30年最強
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是指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足以影響全球氣候。澳洲氣象局周三表示,量度拉尼娜現象強度的南方濤動指數(SOI)已升至1973年以來高位,伴隨的異常天氣將持續至少一季。1973至76年間,拉尼娜現象肆虐,導致部分地區嚴重乾旱,曾觸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在拉尼娜影響下,南美哥倫地亞去年錄得史上雨量最多的雨季,由內陸運輸咖啡豆到港口的交通網絡被破壞,影響出口。單在過去半年,優質咖啡豆已漲價75%。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則持續受乾旱氣候困擾,大豆及玉米收成受威脅。兩地每年出口的大豆和玉米,合共佔全球45%及26%。 阿根廷農業部已將該國今年玉米產量下調至2130萬噸,遠低於美國農業部估計的2500萬噸。
恐衝擊美農業 分析師要報天氣
南美收成堪憂,刺激農產品商品價格升上兩年高位。商品分析師弗盧里(Keith Flury)說:「若拉尼娜現象持續強勁,令南美繼續受惡劣天氣影響,將進一步推高商品價格。」氣象學家憂慮,一旦反常氣候蔓延至北半球,將影響美國夏季原本多雨的農作物生長季節。美國農產商品天氣組織指出,天氣預測模式顯示,當前的拉尼娜現象有可能持續幾年;只要它持續至夏季,乾旱天氣將衝擊美國這個全球最大農產品出口國的收成。
氣候變化無常,令商品價格分析員不得不時刻緊盯天氣。瑞信大宗商品分析員穆爾(Melinda Moore)說,她最近開始向客戶提供煤及鐵礦石主要產區的每周天氣預測,「目前情况尤其惡劣,各種天氣干擾都已出現」。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