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宣告今年6月離任的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盛傳是英國消費者保障及巿場管理局(CPMA)主管候選人之一,市場注視韋奕禮離任後的「過冷河」安排。現時所有公營機構的高管人士,一般要遵守1年「冷河期」,但由於韋奕禮的聘用合約在08年簽訂,當時政府尚未嚴格執行1年要求,是以韋奕禮的「冷河期」,原來只得半年。
對於韋奕禮的離任後安排,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說:「按現行聘任條款,證監會行政總裁於合約終止後6個月內,在香港受僱須先得到證監會同意。」至於現行所有公營機構,是否一律要遵守1年「冷河期」,發言人稱:「在不同時期所簽訂的合約,其管制期有所不同。新合約的管制期是12個月。」
轉任海外監管機構 過冷河期可縮短
換言之,下任證監會行政總裁,其離職後的「冷河期」,應要跟隨大勢受1年限制。不過,有接近監管機構人士稱,「冷河期」旨在防止利益衝突,以證監會行政總裁為例,要是轉職的地方是其他監管機構,甚至是海外機構的話,應不難申請縮短「冷河期」,但假如他到私人機構如投資銀行或律師行工作,則難獲豁免。早年曾任證監會董事的歐達禮及李顯能,因離開證監會後太快轉投律師行及投行工作,而被市場非議。
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報導,韋奕禮成為CPMA主管候選人之一。CPMA明年將從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分拆出來。韋奕禮原定今年9月約滿香港證監會,但去年底突然宣布提前3個月,即在今年6月離職。當日韋奕禮公布離職決定時,曾被問到是否已另有高就,他斬釘截鐵地說:「沒有」。外界一直盛傳英國金融管理局及倫敦交易所等機構,曾向韋奕禮多番「招手」。
韋奕禮05年6月加入證監會,08年10月續約3年,有傳當日他與港府傾談續約時,曾就離職限制問題拉鋸,但最終港府仍然接受6個月的「冷河期」。後來鬧出梁展文事件,港府全盤檢討公務員及公營機構高管人士的離職安排,要求嚴格遵守1年「冷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