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80歲的陳美仙(仙姐)與102歲母親鄧仲琴近一個世紀以來相依為命,故事由抗日戰爭走難開始,途中母親在一個牛欄誕下她,其他難民送上內衣給她當尿布。襁褓時代的故事,今天仙姐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全因母親一點點告訴她,仙姐為母親的一生製作紀念冊,裏面有母親的舊相片、四代同堂的照片,以及母親終身學習的一張張證書,貼滿兩大本相簿。
「牛欄誕下我 底衫做尿布」
仲琴婆婆在走難時與丈夫失散,不久誕下女兒陳美仙,自此母女相依為命。「經過這麼多戰爭,我是她的唯一包袱,她唯一攬着的便是我」,生活顛沛流離,但仲琴逐少把過去的片段轉告長大後的仙姐,「在鄉下的牛欄誕下我,用禾稈草墊着,一人捐一件底衫就可以做我的尿布﹗」
除了口述,當過幼稚園校長和小學教師的仲琴甚有條理,一直好好保存着與母親的合照,甚至丈夫給她寫的情信、金蘭姊妹結拜時的牒,記憶力仍然不錯的仲琴說,「每次心想起那個人,便拿出來看一下,想起從前,當時很開心」。仙姐早前把部分「寶物」,還有四代同堂的相片、母親修讀松柏學院的證書和「四方帽」畢業相片、孫兒和曾孫送的卡,整合成母親的「人生紀念冊」。
母年老戴四方帽 畢業照勉孫
仲琴一生好學,一直念書至近百歲。仙姐把母親的畢業照曬成8R送給子女,每人一張放在枱頭,「讀書好辛苦,讀到不想讀便望望婆婆戴四方帽,又繼續讀」。仙姐又給子女做紀念冊,每本都貼上仲琴抱着他們的相片,「希望在他們心中種下婆婆如何克服困難的精神」。
發起製作「人生紀念冊」的基督教女青年會,協助了60名長者製作紀念冊,服務發展總監潘廣輝表示,透過製作紀念冊,可讓長者與家人思考一生,分享過往的成就和失落,亦可拉近雙方的關係。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