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報記者獲悉,關愛基金轄下的醫療小組委員會有意把首年可派發的約1億元資源,重點用於擴大現時撒瑪利亞基金資助病人自費購買昂貴藥物、器材和特殊治療項目的受惠人數,委員會正考慮將病人家庭流動儲蓄限額,由目前不得高於資助項目成本的3倍放寬至5倍,令更多中下階層病人得到資助。
擬放寬儲蓄限額
據消息人士透露,一些昂貴的抗癌藥如血癌及腸癌新藥「加以域」(Glivec)、乳癌標靶藥Herceptin以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新藥Infliximab等,均有可能成為關愛基金重點資助目標,令撒瑪利亞基金可以資助更多使用這些藥物的病人(見表)。不過,由於關愛基金首年只動用約5億元,其中只有約1億元用於資助病人購藥,相對於現時數以萬計病人需每年花十多二十萬元購買自費藥物,新增1億元資助對相關病人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例如,抗腸癌和血癌藥「加以域」一年藥費約為22萬元,按撒瑪利亞基金資助準則,病人需分攤最多30%藥費,即使關愛基金年撥1億元全部用於需服用此藥的癌症病人,也只能令650人受惠,但腸癌病人現時約有4000多人,血癌病人約有400多人。
1億資助如杯水車薪
又如,類風濕關節炎特效針藥Infliximab一年藥費約為14萬元,假如關愛基金年撥1億元全用作資助病人買這藥,按七成資助計算,只有1000人可受惠,但本港目前有2.5萬人患此疾病。
審查參照現時準則
正因為目前需要資助購買昂貴自費新藥的病人眾多,而撒瑪利亞基金的資源有限,關愛基金屬下研究醫療項目的委員會傾向不另設新的資助類別或機制,會參照撒瑪利亞基金現有藥物名單和資助準則,把因為入息和資產稍高於規限的家庭納入資助範圍。具體執行仍由撒瑪利亞基金負責,即由負責營運該基金的醫管局來執行,以求在最短時間和動用最少行政成本下,讓最多人受惠。技術細節待定,構思已交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研究。
消息又指出,目前撒瑪利亞基金資助購買義肢、輪椅、家用呼吸器或公立醫院沒有提供的昂貴療程如伽馬刀治療等,病人家庭流動儲蓄不能高於相關項目成本的3倍,關愛基金擬將限制放寬至5倍。
病人憂細節設嚴格規限
血癌病人組織心血會表示,正式方案未公布,故暫不正式回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互助組織毅希會委員周小姐個人認為,不相信「有咁大隻蛤蜊隨街跳」,擔心關愛基金表面放寬申請門檻,但在細節上定下嚴格規限很難申請,故要先看過資助方案才作回應。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