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港共有70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深水灣谷成為其中之一,主要原因是該處發現受法例保護的稀有植物海邊馬兜鈴。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指出,名人聚居的港島南區香島道去年9月爆發登革熱,懷疑該事件令政府加強力度滅蚊,但滅蚊手法對天然河流的生態帶來災難,漁護署應徹查,若證實砍樹及河流搬石活動於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內發生,漁護署應採取行動,懲處承辦商。
食環:搬走阻水物防蚊滋生
規劃署網上資料顯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可在陸上或海上,因動植物、地理或地質上具有特色而有特殊價值。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由漁護署鑑定,通常不會批准任何發展,負責規劃和發展的政府部門,應注意這些地點在科學上的重要,確保附近地點的發展,當局已充分考慮保育事宜,事先亦必須徵詢漁護署意見。
食環署指出,香港島的預防按蚊滋生工作大多始於1930年代。按蚊於未受污染、水流受岸邊植物阻礙的山澗滋生,亦見於水流緩慢或有漫射陽光的山溪或河流。為免按蚊滋生,食環署防治蟲鼠人員會將生長在水溪兩岸阻礙水流的植物清除或疏除、將在水中阻礙水流的物件搬走、把阻礙陽光照射到水面的樹枝疏除及按環境盡可能將水道拉直。
被問到滅蚊工作有否影響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食環署只表示會聯絡漁護署了解,並作適當跟進。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