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海地強震一周年 百萬人仍瞓街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1日 05:59
2011年01月11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一年都要『瞓街』真的好辛苦,想下都好辛酸。」2010年1月12日,中美洲小國海地的首都太子港發生7級強烈地震,造成23萬人喪生,受災人數達200萬,30萬間房屋被毁;一年後的今天,百萬災民仍然無家可歸,這一幕人間悲劇,令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大受震撼。

危樓未清除 拖延建中轉房

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去年12月赴海地探訪災民及參與救災,他近日與本報記者分享所見所聞。海地地震強度與四川大地震差不多,最大不同是海地震央位於人口極稠密的城市。據趙煥明介紹,太子港有八、九成地震造成的危樓還沒清除,災後整整一年還有百萬人住在帳篷城。「一年都要『瞓街』真的好辛苦,尤其是對當地這種每家6、7人的大家庭來說,而且當地經常下雨,造成屋頂漏水。」

趙煥明指出,海地政府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決定在哪裏建造中轉房屋,「太子港地方擠逼,還有許多貧民窟,因此要在太子港以外的地方建造中轉房屋,但光有房屋還不夠,還需要建造配套設施,如學校、醫院和交通設施。因此,政府在掙扎,重建速度則被拖延。」目前宣明會協助在距太子港10公里的地方建造一些新房,「但突然要建樓,這個貧窮國家卻沒有足夠人力與建築師,甚至在路上都很少見到大型運輸車。許多災民都對我說,最想盡快搬進中轉房屋,結束露營生活。」

政府弱勢缺資金 民眾抗議大選結果

海地是西半球最貧困國家,趙煥明直言,貧窮是妨礙重建的重大因素,太子港大部分人沒有正式工作,很多人在做散工,生活不穩定,「有人說在這裏有糧出的人不超過16%」。海地還缺乏一個有效又有資金的強勢政府,就在趙煥明探訪海地的那個星期,總統選舉第一輪點票剛結束,太子港許多居民上街發泄抗議結果,當局一度宣布戒嚴,交通停滯、機場關閉導致許多外國飛機無法進來,重建工作被迫中斷幾日。趙煥明認為,海地重建工作還需5年才能完成。

兒童是災民最需要照顧的群體之一,趙煥明稱,宣明會在太子港建立了37個「兒童天地」,旨在給他們創造「安全、自然的生活環境」。輔導人員通過畫畫、唱歌等方式幫孩子減少精神創傷。趙煥明說﹕「有的小孩會畫一間房屋、一所學校或自己的小夥伴,可能因為這些都不復存在,小夥伴也死掉了。」

10月霍亂來襲 3000多人亡

趙煥明說,在過去一年內,宣明會共花費了1億美元(約7.8億港元)向幾十萬災民派發糧食和緊急救援物品,包括牙刷、牙膏、毛巾、廁紙、棉被、帳篷和清潔食水。地震過後,海地在去年10月又受霍亂侵襲,3000多人死亡,15萬人受感染。霍亂之後衛生成頭號大問題,宣明會向居民營區安置了許多大水桶,向災民提供經消毒的清潔水,還幫助建流動廁所。

明報記者 戴天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