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迎接人民幣計價新股出台,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預期,人民幣「資金池」下半年應可以準備就緒,現正與銀行研究相關的匯兌及庫務安排,該所的目標是確立持續的人民幣股票上市及買賣機制。市場預期長實(0001)將打頭陣,推出人民幣計價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李小加說不會評論個別申請,但認為人民幣REITs這類定息產品較股票容易發行,因毋須太大的人民幣流通量支持。
指REITs較易發行
至於「資金池」的規模應有多大,李小加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暫難以具體說明,要取決於新股數目及集資規模,但預期發展初期規模會較細。他指出,理論上即使沒有「資金池」,人民幣計價產品也可上市,只是港交所的目標,並非只想看到一、兩隻人民幣股票出台,而是希望有持續上市機制。他笑言以往沒有成立「資金池」的先例,當中充滿挑戰,他亦不敢說一定會成功,但現正積極探討,希望農曆年後可公布更明確的進展。
李小加去年撰文建議設立「資金池」,例如當有人民幣股票招股時,除了讓境外人民幣購買,內地亦可考慮特別批出人民幣資金,方法是透過人民幣離岸參與行設立,人民幣可由該行通過境內銀行間拆借市場或其他途徑獲取。
據了解,除了長實,合和(0054)亦在探討推出人民幣REITs的可能。有發行商表示,港交所早前亦曾主動了解市場對推出人民幣衍生工具(如窩輪等)的興趣。有投資銀行界人士稱,港交所歡迎他們提交任何人民幣計價產品的上市申請,惟在「資金池」等流通量機制落實之前,投行要自行找出解決人民幣資金不足的風險問題。據悉證監會審批REITs時,亦會重點注視有關問題,有投行人士稱,要是監管機構最終認為產品有風險,或會限制只售予機構投資者。
盼建立持續上市機制
有市場人士認為,現時局限人民幣股票出台的一大原因,是銀行及證券行不能拆借人民幣孖展,但有知情人士稱,這技術問題其實可以解決,例如先行借出港元,到最後落實認購始支付人民幣。
據了解,港交所正與人民幣清算行中國銀行緊密溝通,研究「資金池」的運作安排。有銀行界人士稱,港交所的目標,是確保市場上有充裕的人民幣流通量支持股票出台,要是最後發現現行的人民幣兌換等操作,已可為市場供應充裕人民幣的話,也沒有必要額外設立資金池,但這方面要靠銀行與港交所進一步討論始有定論。
(明報記者姜靜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