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擬提升結算所資本充足率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2日 05:59
2011年01月12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雷曼兄弟前年突然倒閉,差點令本港證券市場的結算交收陷入危機。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正研究提升結算所的資本充足比率,例如向證券行徵收孖展按金及保證金等,具體方案將在第二季諮詢市場。

或向證券行徵保證金

據了解,根據港交所的初步構思,日後結算所會根據證券經紀的持倉水平,徵收孖展按金及保證金。孖展按金旨在擔保個別行本身的風險,保證金旨在擔保整個市場,亦即萬一有證券行倒閉,只會動用「公家」的保證金救亡,個別行的抵押孖展不會被牽連。據悉港交所明白此舉或會加重小經紀的負擔,故考慮豁免持倉太小的證券行支付(例如日均持倉低於500萬元)。

現時結算所的風險管理,仍沿用港交所合併上市前的模式,並沒有清晰的徵收按金要求,只跟隨市况向個別行收取,保證金的規模亦只得數億元,根本不足以保障現時日均成交近千億元的規模。雷曼倒閉正正暴露了這方面的問題。

現保證金規模僅數億

根據清盤法,證券行都有責任先完成所有交收後,始啟動資產凍結程序,但08年雷曼宣告結業時,證監會有違常規地採取「先凍結、後交收」。由於雷曼的未平倉盤超過30多億元,而結算所的資本有限,據悉港交所要即時墊支25億元填補資金缺口,以協助結算所履行中央對手方的交收責任。

有資深證券業人士指出,當時借貸環境緊張,要是港交所無法墊支結算所,結算所會被拖垮,整個金融市場也會陷入危機。據悉,由於證監會不肯確認以後不會再採用「先凍結、後交收」的安排,故港交所必須向業界徵收孖展按金,以提高結算所的資本充足水平。

另外,港交所稍後亦會就引入收市後期貨期權交易,諮詢市場意見。李小加表示,這種交易機制有助提升交易效率及改善交易安排,國際上大多有此做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