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昨討論三隧顧問報告,其中新巴、城巴,以及正申請加價的九巴均表明不贊同紅隧加價以分流車輛往東隧的建議,指專營巴士只能按運輸署規定路線行駛,加費方案只會令巴士公司每年額外支出4000萬至5000多萬元,會有加車資壓力,建議載客效能高的公共交通工具,收費應較平。
昨日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九巴車務總監霍彩福形容「紅加東減」是變相懲罰過海巴士乘客,而巴士公司是因應市民需求與運輸署安排制定路線,不能因應隧道費增減而隨意改動路線,建議方案只會增加營運成本,每年隧道費支出達4000萬元,最終要加車費轉嫁予乘客,期望巴士公司可豁免增加隧道費。
關注「紅加東減」是否有效
城巴新巴高級營運支援經理吳義君亦指出,公司非常關注「紅加東減」建議是否有效,指顧問建議會令公司每年多付出逾5000萬元隧道費,或需加過海車費,最終令乘客棄乘隧巴,以私家車代步,令隧道負荷增加,促請政府應向公共交通提供過海減費或回贈,考慮社會整體利益,載客效能高的公共交通工具,收費應較低。
促善用渡輪紓海隧擠塞
有議員及團體要求政府善用渡輪紓緩海隧擠塞,潛水苦主關注組代表林鴻達指出,渡輪客量相等於半列港鐵列車,政府應在碼頭旁保留巴士站等陸路配套,鼓勵市民乘搭,而自由黨劉健儀亦質疑現時步行往碼頭路途遙遠,政府應建行人電梯,並研究向渡輪公司補貼。
職業司機促東西隧減費
多個職業司機團體要求東、西隧減費,拉近與紅隧的差距,平衡車流量。香港貨櫃車主聯會常務副主席林海達稱,東、西隧收費較紅隧高,令重型車多使用紅隧,致交通負荷大增,建議兩隧減費至接近紅隧水平,試行3至6個月。泰和車行副主席伍海山亦指出,現時使用紅隧之的士較另外兩條海隧多近兩倍,回程時空載的士如獲西隧減費,可吸引司機轉用,有助疏導車流。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表示,政府對各方案持開放態度,調整隧道費並非解決三隧車流不均的唯一方法,待下月諮詢期結束後,會把各方意見整合,如有新建議會再提交委員會,委員會主席鄭家富促請政府於今年立法會期結束前再提交優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