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人民幣存款達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少保險公司及銀行也看中有關商機而推出不同產品。近期ING人壽推出「超新升」人民幣儲蓄保險計劃,供款期最短為2年,保障期4年,期滿後可以取回100%的本金,保證年息為1.7厘 ,較人民幣定存為高。
該計劃首年供款47133元,但保證現金價值則為32986元,身故賠償總額為47604元,而第2年與首年供款額一樣,惟保證現金價值提升至75442元,身故賠償升至95209元,最後一年會升至10萬元(該金額已包括每年1.7厘的利息)。投保額最低為5萬元,接受1至75歲人士投保。
早前,有國家及企業債券來港作公開發售,但獲分配較少,難以足額購入,故以購買人民幣保險,可以較容易達到投資者心目中的投資額。目前市面上的人民幣保單,名義上雖是保險產品,惟實際上人壽保障成分卻低,主要是儲蓄成分。如投保人不幸身故,一般只可取回已繳保費或保單現金價值的101%賠償,以較高者為準。
舉例說,假如投保人向ING購買10萬元4年期的人民幣保單,由於按規定要在2年內完成10萬元供款金額,若投保人在第1年不幸身故,即期間共已繳付了47133萬元,可獲賠償的金額以最高為準,按合約是保單現金額值的101%,即47604萬元。
因此,投保人士不要以保障目的行先,購買人民幣保單為是博取人民幣升值,因為在保單到期時,保險機構會以屆時給予人民幣,市面上亦有保險公司接受客戶以港元作投保,但到期時會以當時人民幣匯率,將保單收益轉換成港元並支付予投保人。市場預料,中國未來5年經濟可保持較高的增長,人民幣每年大約可升值4%至6%。因此,投保人若有能力,應選擇「幫襯」供款年期一次過的保險公司或銀行,從而避免出現愈供愈貴的情形。
撰文:龍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