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近日,慧雅提到在投資一家公司前,我們是有必要對控制公司的人有一定了解,看主席和管理層報告,是方法之一,而其中一個重點應是管理層在講與做方面的取捨。基本上,「講多過做」、「做多過講」、「做完不講」、「講完不做」、「不講不做」、「講完先做」、「做完先講」等等……都是可能的情况。
較喜「做多於講」管理層
我們很難一概而論,哪一情况是最好。不過慧雅認為從外來及長期投資者的角度看,公司不致出現意料之外的大問題,比它能否在今年取得最大增長更重要。因此,慧雅一直較為喜歡重視「做」多過「講」的管理層。
毋疑,股票市場是一個「跟紅頂白」、「笑貧不笑娼」的地方,太踏實和實事求事的管理層,往往會有被股票市場忽略的風險。若有可能的話,管理層最好是「既識講、又識做」,不過若兩者不能兼得,慧雅認為從外來及長期投資者的角度看,寧可承受「股票市場的風險」多過「生意營運上的風險」。
寧承受股票市場的風險
蓋股價大幅偏離「生意價值」只是代表有不少股東不認同公司的「生意價值」,但在理論上,人們認同與否,跟一盤生意的價值是兩件獨立的事,後者主要決定於該盤生意的盈利、現金流狀况,和資產質素,只要這些因素良好,市場的不認同可以是一個「機會」。若要奉行以價值為主導的投資方法,我們有必要克服股價變化引起的「心魔」。正如巴菲特所說,投資者在決定買入一隻股票前,宜先問自己是否即使股票市場在未來幾年都關閉,仍會對這投資有信心。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