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搞品牌要不斷檢討6P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3日 21:59
2011年01月13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內需市場迅速膨脹帶來無限商機,本港中小企要分一杯羹,不能再靠勞工密集式的低成本生產取勝,把握時機拓展仍被內地消費者視為優質而又富時尚感的「香港品牌」搶灘才是上策,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陳淑玲指出,「品牌並非商品咁簡單」,內裏包含公司獨有的DNA、個性和服務承諾,是在加工貿易以外,為產品增加的一種價值,這品牌價值甚至可以百億,甚千億元計算。

到底品牌何價?據國際品牌評級機構Interbrand2010年全球品牌榜顯示,備受全球消費者認受的品牌之冠「可口可樂」,品牌價值高達700億美元,麥當勞品牌價值也逾300億美元。中國品牌方面,排首位的「中國移動」品牌亦價值2000億元人民幣(見表),折合約303億美元;服裝及運動休閒產品品牌「李寧」也名列19位,值57億元人民幣(8.6億美元)。

可口可樂膺最貴品牌 值700億美元

對於香港中小企而言,將自家品牌推上如此國際舞台高峰,似乎是遙不可及,但陳淑玲笑言:「麥當勞一開始也是由賣漢堡包起家!」要成功建立品牌,其實也離不開6個P,即是Product(產品)、Position(定位)、Price(定價)、Place(銷售點)、Promotion(推廣)和People(人才)。

將產品定位對品牌極為重要,陳淑玲說,若產品的目標顧客是辦公室一族,便要保持型格,不能突然轉攻家庭主婦,令產品個性模糊,「定價方面亦要設有入門價,縱使產品屬高檔次也能吸引人先購買第一件。推廣策略則可大有大做,細有細做。」而6個P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元素,要品牌持續發展,必須不時檢討6P。

「香港中小企以前習慣做加工貿易,但早在10多年前已開始要加入自己的設計,即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但設計只是一個元素,加入自己的品牌才令產品有自己的個性,有其獨特價值。」

收購外國品牌可以是捷徑

陳淑玲說,在90年代,內地一些城市人開始賺到錢,購物要追求品牌,當時部分香港品牌如Satchi皮具能打入內地消費市場,極受歡迎。「他們覺得追求到榮譽,對產品有信心。」到了2000年,香港品牌在內地消費者心目中,仍是時尚、信心、貨真價實的優質標誌,但隨着2004年中國加入世貿,國際品牌開始進入內地搶灘,現時內地消費者選擇多,香港品牌要面對的競爭已變得很激烈。

據內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屬連續3年全球增長率第一,未來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更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

陳淑玲不諱言,港商要建立品牌,亦未必一定要自家創立及生產,透過代理、分銷,甚至收購外國品牌不失為較「快捷」的方法,因外國品牌本身有其知名度及生產線,企業再將品牌建立和推廣,有其優勝之處,向百貨公司推廣也較易。以她自己的公司YGM貿易(0375)為例,便是透過收購和代理外國著名時裝品牌發展業務,但當中極為關鍵是「市場眼光」,這便是所謂的「不熟不做」。

口號顏色聲音也可成為品牌

若企業要由零開始建立品牌,設計標誌是第一步,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講師黃國姬說,其實除了商標設計、象徵物(如米芝蓮公仔)、獨特字款、口號(如Nike的Just do it)、顏色(如可口可樂的紅、百事可樂的藍),甚至乎聲音(如Intel電腦開機時的4音響聲)等等,其實也是組成品牌標記的元素,至於相關產品為顧客帶來的獨有嗅覺、味覺、視覺、觸覺,也是為品牌帶來獨特性的資產。

黃國姬說,Branding(建立品牌)這字是「ing進行式」的,意味一個品牌的成功必須具有持續性,說到底,產品創自工廠,品牌建在人心,故服務和產品質素,仍然是建立品牌的基礎。

撰文:陳佩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