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向立法會交代關愛基金運作細節,表示捐款者認捐後,可分期在3年內過數,並可獲稅務減免。政府假設基金每年投資回報為5億元,2011/12年度旗下4個小組包括福利、醫療、民政、教育,各可獲撥款1億元。
透過社福機構撥款 擬不查資產
身兼關愛基金福利小組委員會主席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周永新,初步構思撥款對象以綜援網以外的基層老人和新移民為主。他指出,基金秘書處不會直接向個別人士撥款,而是透過社福機構,申領不設資產審查以免基金淪為另一個綜援關卡。
周永新說﹕「關愛基金秘書處已收到不少人來信,要求解決燃眉之急。我個人都收到10封8封信。」他舉例,要求基金協助的,包括不符申領綜援的老人,部分與家人同住但子女拒絕供養,一些獨居但有小量積蓄而未能通過資產審查。除了長者,亦有來港未夠7年、未受安全網保障的新移民,包括單親媽媽和長期病患者等。
「關愛基金設立目的是『及時雨』,如設立資產審查就違背原意,幫不到最有需要的人。」如何可避免公帑遭濫用?周永新建議仿效學生書簿津貼申領計劃,只作抽查,「10個申請假如有1個呃人,那我情願被呃,都不欲另外9人因繁複制度而不能受惠」。
周永新指出,社福機構前線社工有能力判斷個案真偽,因社工都會接觸申請者。委員會本月底開會,釐訂申領基金的具體準則,例如需要長期援助的窮困老人,究竟是一筆過還是按月撥款?他期望立法會財委員通過公帑注資基金後,兩個月內可正式向申請者撥款,「希望基金運作5至7年,總結經驗後,改革現有綜援制度才是終極目標」。
望兩個月內正式撥款
政府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呈交文件指出,基金會日後會開設銀行戶口接受各界捐款,但不會作公眾籌款和募捐。當局向商界捐款時,會強調希望他們對基金的捐獻,屬其恆常行善以外的額外捐款。
政府又建議為關愛基金開設新公務員職位,屬首長D2級的首席助理秘書長,年薪150萬元,連同福利涉及每年額外公帑開支近210萬元,負責領導秘書處和監察基金運作。